第06版:教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未来之城”究竟是哪副模样

这群来自万里城实验学校的小伙伴“心里最有数”

选手在比赛现场展示作品

记者 叶苹

“100年后,当超级灾难来临时,悬浮于空中的城市轨交系统可以脱离轨道,凌空而起,搭乘全市居民安全撤离。”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2019未来之城中国区比赛中,万里城实验学校凭借这一独特的创意,及对其配套的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各类建筑等城市整体规划的充分构想,荣获“2018未来之城中国赛区比赛”一等奖,成为本届比赛中的最大黑马。

挑战“未来之城”

万里学子一路靠实力挺进

未来之城项目是由国际著名公司联合赞助的一个全球性教育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制的学习方式,设计一个未来100年后的城市,并在城市设计中解决当年的挑战主题,是国内STEAM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今年的城市挑战主题是“赋能未来”。

代表万里城实验学校参赛的孩子们均为初一、预备班学生。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数百名青少年创意精英,他们勇于挑战,通过城市描述论文、城市物理模型、虚拟城市设计、现场演讲等展示后,获得上海区域展评活动中学组一等奖、中学组最佳城市论文奖,代表上海赴北京参加中国区终选。

“今年是万里城实验学校参加该项目的第二个年头,相较于参赛多次的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建平中学等一流名校,我们比赛经验并不充足,专业支撑力量也存在差距,想脱颖而出,只能靠创意二字。”万里城实验学校本次比赛的教练杜永念老师透露。

天马行空,脑洞大开

创意成“科研团队”法宝

在去年的比赛过程中,杜永念发现大部分模型都是固定的。今年杜永念在孩子们脑洞大开的设计思路中增加了“可分解”这一元素。

在模型中,孩子们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可切换式龙船叶桨(平时可为轨交提供风电,当灾难来临时,风力发电机叶片将立即切换为龙船飞行螺旋桨片)、榫卯桥梁(核心建筑建在榫卯结构的桥梁上抵御地震、暴雨洪水等灾害)、网套外墙(未来之城的外立面,是由可回收的防火环保材料建成,如同大楼穿着一层网格状铠甲,防震、防风、防水,环保生态),这3个独特的想法在北京参赛时引起了评委老师的极大关注。

“因为创意是我们唯一的致胜法宝,所以大家都花了很多心思,这几个创意都是在查了很多资料后灵光乍现。”队员在赛后表示。

据介绍,万里城实验学校本次参赛模型的制作材料基本来自于生活垃圾。记者观察到,模型中的大楼由打印纸纸芯制作,网套外墙其实是水果塑料网,最具创意的龙形轨交飞船则是由一个废弃的赛车轨道改装而来。据悉,这些材料多是学生从同学家中、学校的废弃物品中收集而来。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