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万花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7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文 陈圣华  (万里街道社区党校讲师、文心读书会会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时刻,作为一名曾参加过“两弹一星”中导弹系统研制的科技工作者,我内心颇为激动,心潮澎湃。

“两弹一星”是指导弹、核弹(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内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其中有大家熟知的钱学森、郭永怀、钱三强等,他们与广大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协同攻关,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作为晋元中学高三的“三好”学生,上世纪50年代,我有幸被选送到导弹学院学习导弹中的推进剂专业,参加了“两弹一星”中导弹系统的学习和工作。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记忆仍有许多——那时,师生们白天上课进行学习,晚上投入科研和生产,自行摸索和实验导弹中用的推进剂化工原料。研究往往直至深夜,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国第一批导弹所使用的原料终于得以研制成功。在此过程中,新的专业教材同步得以编撰,科研人员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研制“两弹一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物质条件、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情况下,在党中央的决策和领导下,科研工作者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取得了伟大成就,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我在导弹系统学习工作了三十多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看到了几代人薪火相传、不懈努力,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

我深感我国“两弹一星”的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伟业,它取得的每一项成功,都凝聚着千万人的奋斗和创造,辉煌和光荣属于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属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