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雅欣 “经常听别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是如何变废为宝?让它在产生价值的同时,实现源头上减量。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谈起垃圾分类工作,润一社区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吴鑫欣颇有心得。自打两年前她投身于垃圾分类行动中,便一直为这项“新时尚”忙活。 垃圾分类说起来简单,但落实到生活中却是问题重重。为了发动社区居民能够积极投身垃圾分类的行动,做宣传者、志愿者和践行者,2017年12月5日,五里桥街道四叶草环保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 当时,吴鑫欣在企业里做培训工作,街道便找到她希望能在居民区里,为志愿者和居民开展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在吴鑫欣眼中,同样是做培训,只不过是将课堂从楼宇延伸到了社区。然而,等她深入居民区时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虽然“垃圾分类”一词已经宣传已久,但依旧有很多居民不知道如何分、怎么分,甚至有人觉得垃圾分完还会被混在一起,还不如不分。如何让居民更好地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热情并养成习惯?吴鑫欣和她的团队为此绞尽了脑汁。 “垃圾分类总结起来就是如何分好四个垃圾桶,看起来很容易,但一定要使大家听得懂、记得牢、学得进、用得上。”为此,吴鑫欣带领她的团队不断改进方案,提出新思路:垃圾分类、绿色课堂、变废为宝都是其推出的主要项目。在经过一系列宣传、培训后,吴鑫欣首先带头,明确了垃圾分类在社区工作中的地位,动脑筋想出一系列实施方案,提出新思路开始在社区推进。蔬菜的烂叶、水果皮等也被制作成环保酵素,用于洗碗、擦地、浇花等做到变废为宝。居民在加深对绿色课堂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垃圾分类环保意识,更增强了社区归属感,推动“和美五里”建设。如今,作为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年内重点推广的环保宣传项目,“绿色课堂”项目每周在各街区依次开展,已累计开展了60余次,参与居民达7000多人次。 2018年,在街道扶持下,“四叶草”环保志愿团注册成为上海市黄浦区润一社区公益发展中心,成为又一家草根社会组织。吴鑫欣作为社会组织负责人,积极引入社会新兴的志愿培训模式与专业环保知识培训课程,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了志愿者基础能力培训、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及环保分类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等课程。再由社区组织专业老师为街道环保志愿者团的志愿者们进行了垃圾分类专项培训,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专业水平。“举个例子,我们把收集到的玻璃瓶,和下游的企业进行对接,经回收之后可以制作成花瓶或者灯罩,这样一来,就变废为宝了。”吴鑫欣说道。 在吴鑫欣看来,垃圾分类是项伟大的工程,一定要进行到底。希望动员更多市民加入到环保志愿队伍中来,不断激发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热情和干劲,潜移默化地养成绿色节能、循环利用的新生活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