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和美五里生活

养身养心 更是培养文化传承

“非遗”太极拳走进五里桥社区楼宇

□黄浦报记者  严佳婧

整齐规范的拳操,精神抖擞的学员,谆谆教诲的老师,这一幅和谐的画面便是五里桥街道太极拳队训练时的场景。作为黄浦区一级体育健身团队、上海市示范健身团队,这支团队在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凝心聚力的同时,更是把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社区、送进楼宇,让少儿居民、青年白领也能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太极拳。

假期里的太极拳“小课堂”

五里桥太极拳队成立于1995年初,是一支活跃在五里桥社区内,群众喜爱的中老年体育团队。十多年来,在一大批社区太极骨干的努力耕耘下,太极拳运动已覆盖五里桥社区各居民区,每个居民区都有自己的太极拳队,许多社区退休中老年居民都参与其中。

“一提到太极拳,大家脑海中多是浮现出身穿素色练功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形象。延年益寿、常保健康诚然是太极拳向公众呈现的一个方面,但如果要将太极拳这样的中华传统武术发扬下去,就离不开一代代不断传承。”薛红梅作为五里桥太极拳队的队长,一直以来都坚持在社区教授太极拳,并着力拓展和壮大这支队伍。2019年1月,正值学生们的寒假时光,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薛红梅和她的队伍抛出橄榄枝,希望他们能为社区的学龄前儿童以及放假的小学生们上一堂太极课。

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不同,甚至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听说太极拳这项传统武术。为了能达到最佳授课效果,薛红梅和队友做了许多准备,她说:“首先要提起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通过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让他们对太极拳产生正确的认知。接着,由我们的队友在现场展示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最后,现场向孩子们教授了五到六个基本动作,如起式、野马分鬃等。让他们能将课堂上学到、看到的太极拳知识,转变为‘我也能打拳’的实际应用。”

二十多名孩童学得津津有味,家长们也普遍反映良好,有部分孩子更提出了希望多参与类似课程的想法。薛红梅认为:“现在许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发育,为他们报名参加跆拳道一类的体育项目。但太极拳不是‘赶时髦’的体育,它在武术之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

白领午间一小时亲近非遗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有七成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环境下,青年白领群体中,患上心血管疾病、消化功能紊乱的人群比例正逐渐增加,“过劳”正成为威胁青年人的一道健康阴影。不少年轻上班族开始通过体育健身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而在五里桥街道辖区的白领们则可以利用工作日“午间一小时”,前往街道睦邻中心学习太极拳,修养身心。

目前,白领午间一小时太极拳班为10人一班的小班制教学,采取滚动开班的模式,每周两次、中午12点至下午1点在街道睦邻中心开课,一学期大约有15节课。一些并不居住在五里桥,却工作在此地的白领们也可以通过微信网络平台报名参加。薛红梅介绍道:“为了配合白领的上班作息时间,特地为他们提供了较为自由的课程安排。在内容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基础入门为主,包括24式杨式太极拳、40式杨式太极竞赛套路、32式太极剑等。”

A lex是一名香港白领男士,因工作原因搬至五里桥。在香港生活时期,他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运动非常感兴趣,却没有实际体验的机会。他通过网络平台报名参加了午间一小时太极拳班,是初始学员之一。刚开始接触太极拳时,他的肢体动作比较僵硬,但他勤恳认真,多年来几乎从未缺席过一节课,目前已经“升级”到中高级班。

一位家住五里桥的青年中医医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由于她在大学时期接触过太极、气动等传统武术,加上医学专业知识丰富,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强烈,在班上表现突出,成了同班白领们努力学习的对象。

因材施教关心学员身心成长

在台下欣赏表演的观众看来,五里桥太极拳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体育团队;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参观的居民看来,他们是一个秩序井然的非遗学习班;但在五里桥太极拳队的队员们看来,他们是一大家子和睦相处的“兄弟姐妹”。

已经退休的周慧健是从静安区彭浦社区搬至五里桥街道的太极拳爱好者。她觉得能加入这支队伍,同大家一起学习、训练、上台演出,是一件幸事。不仅改善了她的身体健康,还增进了她与家人之间的感情。她说:“有时我会喊上家人来参观我们团队的比赛,或者把平时教学的视频发给晚辈们看,不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也激发了他们对太极拳这门非遗武术的兴趣。”

顾祖镜与薛红梅在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学习太极拳时结识,多年来已经情同姐妹。她觉得,薛红梅为人热情真诚,打动了身边人。薛红梅对拳操、教程的编排非常到位,对于自己编排的课程,在表演选题和音乐上十分出彩,蕴含中国传统美学。对自己编排的课程,往往要先私下练习许多遍才会把动作带到课堂上传授给学员。

在太极拳队里学习了5年的余女士动情地说:“薛老师的耐心和负责让我佩服。她对我们有一颗无限包容的心,哪怕学员做错动作,她从不严厉批评而是细心纠正指导。在待人处事上更是把我们当做家里人。”

薛红梅则希望这份情谊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她说:“我今年已经68岁了,希望队伍中能有更多的青年人来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担子,让太极拳这项终生运动能在社区发扬光大。太极拳离不开‘心’和‘意’,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坚强的意志和热爱传统文化的心,太极拳才能在代代人中历久弥新。”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