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青春扶贫 一线绽放

五里桥街道阳光牵手青年突击队深入山区开展扶贫工作

□记者  方雅欣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谆谆教诲振奋人心,激发起广大青年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澎湃力量。

上海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是一家注册在五里桥街道的5A级社会组织。去年,为响应国家民政部“牵手计划”号召,阳光善行组成了一支阳光牵手青年突击队,深入山区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2018年11月,阳光牵手青年突击队来到了黄浦区结对帮扶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正式开展扶贫工作。

扶贫二字看似简单,但如何让工作落到实处,精准满足贫困人员的需求,却实属不易。初到澜沧时,突击队进行村寨需求调研,然而山区艰苦的条件让队员们傻了眼。村里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由于地广人稀,村寨与村寨的距离甚至长达几百公里,有时坐车就要大半天,为了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队员们必须每天起早贪黑。再加上文化差异,与当地村民沟通起来困难重重。但要获得群众信任了解需求,关键是融入群众之中。坚持一段时间走访之后,周围的群众看在眼里,慢慢地对他们敞开了话匣。

经过前期调研,突击队发现,很多拉祜小朋友入学前从没走出过闭塞的寨子,一直与家人、村邻用拉祜语交流。由于小朋友的普通话基础几乎为零,在适应全普通话的义务制教育过程中困难重重,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继而个体存在义务教育失学的风险。于是,青年突击队员们坚定了在澜沧推行少数民族普通话学前教育的信念。

然而由于人员受限,为拉祜小朋友物色普通话老师,成为了突击队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击队尝试寻找过留乡青年、创业青年,但发现年轻有为的有志青年早已离开村寨,去往更有前途的外乡拼搏深造。作为承载希望、最具活力朝气的一支力量,青年的身影缺位澜沧,这是摆在突击队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由此,突击队又把目光投向在乡镇读书的学生,与学生们开展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意愿,征得他们的同意,在当地组建了一支普通话学前教学学生志愿者队伍。就这样,普通话学前教学课堂已有模有样开展了12次。短短5个月,拉祜族的小朋友们已咿咿呀呀地学起了普通话,唱起了汉语儿歌,学生志愿者们也变得更加自信,拉祜村寨初显活力。

在队长王思嘉看来,阳光牵手青年突击队对于澜沧地区的普通话学前教育工作,并不仅仅局限普通话推广本身,更注重的是培养当地自我解决问题的内生力量,只此才能既做到扶贫扶智,又做到扶贫扶志,真正完成扶贫攻坚战中教育工作的使命。

截止2019年4月,阳光善行已在澜沧当地开展服务累计达914个小时,登记建档云山村31名学前儿童、22名学生志愿者,东回镇17名学前儿童、12名学生志愿者,以及在糯福中学宣讲中报名的14名志愿者,累计服务达1044人次。虽然青年突击队的工作收获颇丰,但提起这一切,王思嘉只是用四个字概括“任重道远”。“目前澜沧有8000多名学龄前儿童,其中有4410名,未被覆盖到学前教育。想起这4410名小朋友,我们的工作仅仅只覆盖到了1%。如何夯实成效、进一步形成模式,并将模式推广到更多的村寨,让更多学龄前儿童受益,推动当地社会工作发展及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将是阳光善行努力的方向。”王思嘉说道。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