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红遍网络名句“你是什么垃圾?”,到现如今的“你分对了吗?”不知不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1个月之久。回顾这1个多月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情况,五里桥街道又有哪些变化呢? 变化一:居民分类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性大幅度提高 变化二:干湿垃圾桶日产生量从推进分类工作前的9:1,到现如今的4:1 变化三:四分类垃圾厢房全覆盖比从原先的58%到现如今的90% 变化四:81个小区100%实现定时定点投放 变化五:每日上岗垃圾分类专管员112人,垃圾箱房志愿者171人 那么,这些可喜的变化又是怎么做到的? 工作推进“对标落实” 在过去1个多月的工作中,五里桥街道严格对照测评标准,全面推进130个垃圾箱房及临时投放点建设达标工作,完成81个小区、130个垃圾箱房及临时投放点、154个社区宣传栏和896个门洞的垃圾分类静态宣传氛围布置工作。完成三次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93520份。开展分类宣传培训345场,参与人数近15000人次。在做好源头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拣、暂存)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动态指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明确专人专岗,定时定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完善现有12个“两网融合”中转点的规范化建设。 着力发挥“人”的作用 为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五里桥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为抓手,用好“居委、物业、业主、第三方”四驾马车,深入推进落实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组建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和“四叶草”环保志愿团,确保专管员与志愿者做到“六会”,即会宣讲分类知识、会指导分类投放、会进行绿色账户扫描积分、会甄别垃圾种类和品质、会按时到岗实施辅助分拣、会实施分类情况记录。此外,五里桥街道进一步用好“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推动广大党员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多方携手“齐抓共管” 街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标,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垃圾分类工作。组建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综合巡查组,不定期抽查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日常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明确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制度,对各居民区管理责任人履责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同时,以城管执法大队五里桥中队为主体,加大现场实效检查频率,重点加强对收集容器配置、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收运管理规定等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城管执法大队五里桥中队共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24份,《处罚决定书》5份,出动执法人员300人次,第三方人员15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