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70年间,有一些革命老辈们亲历国家发展,历史变迁,见证了新中国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五里桥街道斜土居民区有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他曾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为上海解放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名字叫做瞿俊。 1941年,瞿俊参加了新四军游击队,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瞿老身经百战,身上有着多处枪伤和弹片,他参加过著名的澉浦、泰安、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瞿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担任军炮兵副司令员职务,后转业至上海市民政局工作。一生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军衔。 在瞿俊的历次战斗中,最让他深刻的便是上海解放战役。据了解,在上海解放战役中最先冲到市中心南京东路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60师178团第一营,而瞿俊就是第一营的营长。1949年5月24日,一营在进军途中接到上级命令:部队暂归27军指挥,参加攻击市区残敌的战斗。一营是178团的主力营,部队善于穿插和攻坚战。全营有700多名战士,在营长瞿俊、教导员金乃坚、副营长郑梦治、副教导员鞠陶的带领下,经过梅陇、华泾、龙华打到徐家汇。随后,部队继续沿着淮海路由东再转向北上,经南京东路一直冲到浙江路永安公司门口。25日零时,一营成为最早挺进到上海市中心的解放军部队,当晚就露宿在南京东路。据瞿俊描述:当时部队喝水和如厕都是问题,为解决部队如厕问题,三连连长陶妙根同志(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拨开弄堂里下水道的井盖,在洞口用油布遮挡作为临时厕所,轻轻掰开路边的消防龙头,让水慢慢流出来,叫战士们用水壶接水喝。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解放军极高的军人素质。 为了传承父辈的革命精神,瞿俊的儿子瞿敏放参加了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对父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及部队的战斗情况作了深入的研究。瞿俊的英勇事迹在不少书籍中都能找到踪影,其中在《新四军中上海兵》一书中有多篇文章讲到过瞿老:“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负伤,至今头上还留着弹片。”短短几句,折射出了瞿老在枪林弹雨中英勇为国奋战的一面。还有陈毅元帅之子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一副会长陈昊苏写给瞿老的诗,其中“铁军奋斗为人民,九十年来一贯之”展示了老一辈的抗战英雄们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拼搏的精神。 当被问到父母亲和老一辈英雄对自己的影响时,瞿敏放说道:“就是百折不挠、不怕牺牲、依靠人民、坚定信念的新四军精神!”正是这种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听党指挥和为民服务的精神,才会塑造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正是这种精神带领大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去为人民谋得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