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里桥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老上海的端午节

今年6月25日是端午节,又到了包粽子、吃粽子的时候。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粽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然而老底子上海人端午节吃的粽子大多是自家包的,而且基本是甜的赤豆粽,或是白的糯米粽蘸糖吃,只有家庭富裕的才会放几片肉,解解孩子们的馋。当然老底子上海人过端午节,可不只是吃粽子,花头精多得很。

吃“白和蛋”

粽子和鸡蛋一起煮,这样的做法你见过吗?在老底子上海,这两样确实是混在一起煮的。也就是说,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吃鸡蛋。上海人把这种剥了壳的鸡蛋叫做“白和蛋”。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叫法了。据说,在端午吃“白和蛋”,皮肤能和鸡蛋白一样光洁。

吃“五黄”

农历五月也被称为“五黄月”,因为此时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了。是哪五黄呢?分别是: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是,吃“五黄”可以驱邪毒、求吉祥。

赛龙舟

旧上海有个地方叫丹凤楼,位于原上海县县城东北角城楼,登楼就能看见黄浦江,是上海观看赛龙舟的绝佳之地。那时候也不叫赛龙舟,叫竞渡,旧时在浦江竞渡所用的龙舟,大多是从南翔、黄渡等地借来的。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赛龙舟必不可少。

挂菖蒲、艾草、蒜头

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期间,正值夏初,湿气很重,所以上海人在端午有挂菖蒲、艾叶的习俗,通常是将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所以悬挂艾草、菖蒲和蒜头,能杀菌除湿。

(上海社区发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