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心城区,有一批200户以下袖珍型“小小区”。这些小区房龄长,居民多为老年人、租客,喜欢用电动自行车代步,五里桥路210弄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小区存在墙体开裂,棚内灯光昏暗,棚顶多块吊板已老化脱落等问题。每逢下雨天进车棚,居民都要踮着脚尖走路,一不留神就会踩进水坑里。看着车棚两侧用拖线板充电的非机动车,不得不提心吊胆,屋顶漏水会不会引发漏电意外? 最近,小区车棚实施智能化改建,“长”高了60厘米,棚内敞亮了;8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最让居民欣喜的是,车棚取消了人工值守,安装了“智慧大脑”:扫码充电,充满立断;烟感探测报警器、消防喷淋头等设备一应俱全,身边的一个个隐患也被彻底消除了。 走进小区,在入口处有一条狭长绿化带,左手边是联海售后公房小区,有139户居民;右手边则是怡绿商品房小区,有109户居民。两个小区大约有100多辆电动自行车,合用一个非机动车棚。年近七旬的范馥耕推着自行车进入小区,沿着狭长绿化带走到底,右边便是最新改建好的非机动车棚。走近入口处,他突然放慢脚步,眯着眼,看着正前方悬挂着的竹编鸟笼,里面的鸟儿时而昂首抖羽、时而低头沉思……“车棚改建好了,邻居们也喜欢提着鸟笼、捧着茶杯,来这里聊天、散步。” 一声“滴”响,车棚的不锈钢门缓缓开启。这条狭长型的车棚约有300多平方米,左右两排整齐地停放着电动自行车。改建后的新车棚“长”高了60厘米,安装上了十多扇铝合金窗户,变得格外敞亮、通透。同时,车棚安装上了“智慧大脑”,两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块黄色的智能充电桩,上部有一个投币口,下部则有一个二维码;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几号充电插口前,只要按一下充电设备上的对应数字,投币或扫码,即可充电;充电桩还可以自动感应电池的电量,充满即自动结束充电。 棚顶,在不锈钢横梁之间,穿插着数根红色管道。“这些红色管道安装着烟感探测报警器、消防喷淋头等设备,遇到电气短路、失火等险情,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进行扑救。”范馥耕一边介绍一边将自行车推到车棚最深处,退休老人不赶时间,停在里面些,将入口处的充电位留给“上班族”。 更让居民开心的是,改造后的智能停车棚免费开放,小区内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乱象没了,楼道也变得更美了。走进怡绿小区的楼道,一面面飞天中国梦、跳跃的锦鲤、精美的睡莲等主题彩绘墙为居民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