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为展现这百年的沧桑巨变,五里桥街道选取了百户家庭,用他们的家庭故事,来反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百年中国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我叫李青申,今年已有96岁。我于1941年入党,至今正好80年党龄。我和老伴都是十多岁时就参加了革命,这辈子跟着共产党走,我们感到很自豪。” 李青申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这里在抗战就有中共组织,是老抗日根据地。1940年,日军集中兵力,对冀中进行反复大扫荡,这样残酷疯狂的恶行,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反抗。李青申的父母都是贫苦的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同时李青申从小就受到学校、农村党组织的教育。在学校党支部老师领导下,李青申积极参加和领导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并任“学生抗日救国会”主任。 1941年,在村支部老党员的介绍下,只有16岁的李青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投身到革命中。李青申至今还记得当时入党时的情景:“当时举行的是秘密入党仪式,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党旗,就在纸上画了一个党徽图案,挂在墙上,面向西方(意指延安),让我面对党徽宣誓。” 1942年,毕业后的李青申在所在村担任社会治安员,负责村庄的治安保卫工作。1944年他调到了安平县公安局,担任过秘书、侦察员、派出所长等。主要工作任务是处理汉奸、特务和维护抗日根据地秩序等。抗日战争胜利后,李青申仍继续在县公安局工作。在工作中,他结识了当时在区委当宣传委员的张景琢。张景琢16岁时就参加了革命,第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经历相似,世界观相同,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1949年春节,组织上要抽调解放区干部随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李青申和张景琢第一时间报了名。而后没多久,夫妻俩就跟着解放军渡长江到南陵县。在南陵县工作不久,李青申就被调到上海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之后在福建省工作,而张景琢仍在南陵县,两人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就连张景琢生下第一个孩子时,李青申也没能陪在身边。之后,考虑夫妻二人多年两地相隔,组织上便调任张景琢一同前往福建。当时,福建地区较为混乱,夫妻俩从北方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语言不通,给他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两人凭着坚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1954年,夫妻俩一起调到上海工作,李青申任上海市公安学校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和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直至退休,张景琢在院校担任教员直至退休。 如今,居住在五里桥的李青申子孙满堂,家庭幸福美满,虽已属90余岁的高龄,但仍身体硬朗,他很满足现在读报散步的简单生活,经常说“这辈子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打败了小鬼子,建立了新中国,我很自豪。” 李青申家庭寄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先烈们,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五里桥街道“百家百年中国梦”家庭故事线索持续征集中,如有兴趣,请将您的家庭故事线索发送至w lqsqb@126.com,务必留下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期待您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