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洁 近日,一面写着“真心关爱困难家庭”的锦旗送到了外滩街道虎丘居委,是社区中一位贫困学生家长专门送给居委干部潘玉萍的。当天,正逢潘玉萍53岁的生日,居民的这一举动让她既意外又感动。 2008年,40岁的潘玉萍转行进入居委工作,起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我之前是做营业员的,由于时间不是很固定,家里的孩子和老人都照顾不到,所以想找一份离家近且工作时间比较稳定的工作。”当时,潘玉萍所居住的居委正好缺人手,得知她的情况后,居委干部便向她推荐了这份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3年。 刚进居委,潘玉萍就开始从事社区帮困的工作。想要做好这项服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她常常会被一些不明情况的群众为争取低保名额向她大吼大叫,而她却始终耐心而不退让地解释政策、分析利害,力求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为了把政府的有限资金真正发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居民身上,我们就要经常要上门入户调查,每季度对低保家庭进行审核给予调整,做到应保、尽保。”这次给潘玉萍送来锦旗的陈家,便是潘玉萍在之前走访中了解到该家庭的特殊情况,为其争取的助学名额。回忆陈家的故事,潘玉平如鲠在喉,她坦言,每户低保人群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不一样的困难,只有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帮助到他们。 前几年,潘玉萍还肩负了社区就业的工作,让她印象很深的,便是一位大龄失业人员母亲的求助,潘玉萍了解到,求助者的儿子已经50多岁却没有稳定的工作,眼看着儿子缴纳养老金年限还无法达到退休年龄,他母亲着了急。潘玉萍通过电话询问了解到,其子并没有强烈的就业意愿,甚至在第一次沟通时就挂断了电话。而后的上门拜访,虽敲开了受助者的家门,却难以敲开对方的“心门”。在了解该位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情况,“对方求职意愿不强,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随后,潘玉萍和居委书记、主任、调解干部等一起到求助者家中心理疏导。经过持续服务,最终为该大龄失业人员“牵线搭桥”,找到合适岗位。 居委干部帮居民,在潘玉萍身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积极耐心办实事,居民对她好评如潮,她说:这是成就和欣慰,更是荣誉和信任。谈及潘玉萍,虎丘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丁卫华这样评价道:“‘认真’两个字始终贯穿在潘玉萍的工作中,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才能给他人温暖。这是我们所有居委干部都应该向她学习的地方。” 这几年,潘玉萍的身体大不如前,但她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做好手上的工作,服务好每一户居民。目前,居委两委换届工作在有序推进中,而潘玉萍告诉记者,等“两委”换届之后她就要退休了,现在正逐步将手上的工作转交给新的同事。一本本笔记,一摞摞材料,是潘玉萍十几年来工作的缩影,也是她心血的传承。 “即将告别工作十几年的地方,虽然有万般不舍,但越来越多的年轻社工涌入为社区工作增添新的活力,我是时候退休了。”在居委,所有的人都喊潘玉萍为“小潘”,她特别喜欢这个称谓,“我虽然在团队里年纪最大,但我始终也是一个‘学生’,向每一位居委干部学习,进步。” 采访期间,潘玉萍一直强调,自己做的都是本职工作,不值一提。其实不然,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基层干部用心和群众沟通,用心为群众服务,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落实各项服务措施,但同时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理解,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和支持。致敬平凡,致敬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