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到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135米的台湾路3m2的面铺

一条小马路尽显人间烟火气

□记者  李洁

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东路北面,台湾路与南京东路平行。但是,一般行人却不太会注意到它,因为台湾路太短,且“隐身”在宁波路和天津路之间,全长只有135米。但就是这样的一条小马路,却被世人称为最具“烟火气”之地。

马路两边,基本上都是建于1900年前后的二层石库门楼房和弄堂。趁着好天气,老邻居们都搬着小凳在家门口噶三胡,东家长西家短,或高声反驳几句,也有低声窃窃私语,时不时地还哈哈大笑起来。

沿着马路往前,东半段沿街人家也纷纷出租或开店经商,好生热闹。“这条路是附近比较有名的小菜场。沿街两旁全是蔬菜摊、鱼肉铺、水果店……”居民介绍道,夏天的台湾路上,各种店铺门口撑起五颜六色的遮阳伞,让人恍若到了海滩边,还真有几份想象中的“台湾风情”。

现在,随着城市治理管理的深入,两边的商店经过修缮装修,统一招牌,恢复清水清砖的墙面外观,台湾路的嘈杂中还有了一种海上旧里的新气象。让记者记忆深刻的,一定是这仅有3m 2的面铺了。

从河南来上海,在市中心地段经营这个小店,没点真本事可不那么好生存。老板告诉记者,别看店铺不大,但在弄堂里也是个“明星店铺”了。“价格优惠,口感劲道。”隔壁卖蔬菜的大姐这样评价道,说罢买了10元钱的白面馒头。“老板,拿两块钱的面条。”“我要两个豆沙馅饼。”前来的顾客你一言,我一语,但看得出,都是熟门熟路。

因为空间极其有限,食材都需要提前加工好才能售卖。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东西卖完了,就早点“下班了”。老板表示,在这里经营小店10多年,虽然辛苦,但也乐得其所,小弄堂的烟火气是大超市、大菜场中缺失的,在这里,不仅仅是做生意,更多的是邻居们交朋友。

回头看看这条有155年历史的马路,它见证了上海中心城区从英租界到公共租界的起源、发展、变化和消失。周边的房屋也都有近百年的“房龄”,哪怕外部再怎么修缮美化,终究难掩内部的的陈旧老化,况且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台湾路百年一遇的旧改征收机会也差不多到了。所以目前这里的居民都在静观世事的变化,憧憬规划拆迁之后的事情。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