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到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隐匿在延安东路上的裁缝店 守着最初的“匠人”信仰

□记者  李洁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裁缝店的黄金时代,大路边的裁缝铺一间连着一间,进来制作衣裳的客人一个接着一个。那个年代,裁缝可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工作,如果哪家有个会裁缝手艺的人那可真是了不得,好多人都争着抢着想在裁缝店谋得一个工作。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服定制的裁缝店越来越少,更何况在繁华的市中心。可就在延安东路上,这间十几平方米的“正东专业服装修改”店,是老板朱正东和妻子几十年的坚守。

老朱个子不高,却有一双人人称赞的巧手,说到这门手艺,老朱坦言当年也是年少为了谋生,有一技之长而学的。当时还是20岁刚出头,老朱跟着老家的一位师傅学手艺,由于他的老实忠厚,和细心肯干,师傅对他也是毫无保留。没过多久,老朱凭实力自己经营起一家裁缝店,有声有色。而后,因为家庭的关系,老朱和妻子便来到了上海,开了这个小店,继续做手艺。

制作衣服是一个精细活儿,从量体、打版、裁布最后到缝纫,哪—个环节都需要绝对的细心,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一个失误不仅浪费布料还会影响服装的上身效果。老朱告诉记者,每制作一件衣服,就是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为了让顾客尽可能的节省制衣成本,他每次都要将布料精确到几寸几分。但很多顾客没有时间到店,虽然会把自己的尺寸大小告诉他,但老朱都不会接单,“只有让尺码、规格非常精确才可以。”为此,面对这样的情况,老朱会主动和顾客约时间,上门进行量身服务,不让顾客多跑路。

因为长期做服装,老朱也是各个面料市场的熟客,在那讨价还价买到质量最优的布料和各种款式的小玩意儿,也可以和一些资深的裁缝探讨学习经验。同时,他也有很多时下的画册,会根据时下流行向顾客进行推荐。“好的西装,肩膀处必须有型但又柔和,且要平整,不能让布料拱起来。因此,除了最初开始测量身型,等到衣服呈半成品时,顾客还需再次到店试穿,方便裁缝对细节处进行微调。”老朱说道,定制一套专属西装,需时20天左右。

凭借好手艺和好服务,很多顾客都和老朱成为了知心朋友,老客户介绍的新客户,人也越来越多。虽然老朱的主业是西服定制,但他也知道,不是每个人天天穿西服,周边很多居民对服装的修改以及修补需求量很大。这几年,老朱也打开了这片市场。

或许和其他老行当一样,老裁缝也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但做了大半辈子,老朱夫妻俩对这份工作的感情早已难以割舍,每天照旧踩着那台老式脚踏缝纫机,“哒哒哒……”地缝制着内心深处那份不朽的情怀。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