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丽华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上海解放70周年,小东门街道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开展系列活动 传承文化遗产 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小东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携手创邑sp acel老码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共同开展非遗系列活动。 6月7日,开展了以“浓情端午,巧做香囊”为主题的香囊手工制作活动,用芬芳怡人的香气迎接端午节到来。活动现场,上海皓古文化艺术馆非遗传承手工老师为居民们讲解了香囊的含义、种类、材料、制作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针一线缝制香包,并不时地提问,大家相互交流、帮助,场面甚是热闹。一个多小时后,一个个造型独特、针脚细密的鱼形香囊就做好了。香囊清幽的香气弥漫开来,沁人心脾。居民们拿着亲手制作的香囊满脸笑容,十分高兴。 6月8日,开展了“布艺乐乎”布艺手工体验活动,活动开始大家领取布料、剪刀和针线,布艺非遗传承人丁志萍拿着杯垫样品为详细讲解示范,学员们围坐在桌前,互相交流,用心制作手中的作品。 6月9日,开展了“纸花朵朵”纸伞彩绘活动。活动现场,非遗传承老师徐春晓给大家讲解了端午节的故事,还精心准备了多幅大师名作,让大家临摹彩绘在纸伞上。随后,大家便打开颜料盒、拿起画笔,在纸伞上构思起来。值得一提的是,一位读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孩,已学了5年国画,只用了半小时便独立完成了一幅梅花点枝头的画作,引得大家啧啧称赞。 通过此次非遗系列活动,小东门街道为社区居民营造一起参与、关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献礼致敬。 唱响百年越剧 激发爱国热情 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从孕育到发展,再到如今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具有百年历史。近日,小东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金秋越剧团携手,在上海外滩老码头举办“经典折子戏专场”公益越剧演出。咏唱越剧激情,开拓创新艺术追求,努力结合新时代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演出期间吸引了不少观众来现场观看,现场座无虚席,不仅有附近的越剧迷,很多海外游人也驻足停留,观看演出。 金秋越剧团精心准备,采用全新的唱腔、优美的音乐、精美的服装,通过唱、演、讲深入体现越剧艺术的综合之美,通过片段《王堂春》、《宝莲灯》、《春香传》等9个曲目,层层递进中让新老观众都亲身体验传统曲艺所带来的时代精神和情感碰撞。现场掌声阵阵,戏迷们跟着演员们轻轻哼唱,更是让其品味越剧、欣赏音韵气氛浓烈。剧中每一个场景和人物的一颦一笑都耐人寻味。这是一次立足传统走进时尚,开拓创新的尝试,驻足在老码头的海派建筑艺术之上与传统越剧相融合。 活动尾声,观众们意犹未尽不愿离去,此次活动进一步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汲取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小东门街道不仅在完善提升社区硬件水平的同时,全力以“送、种”文化,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东门社区文化活动内涵,让社区文化越剧荟萃扎进每个群众的心里。 京剧交流演唱 弘扬传统文化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上海解放70周年,由东门京剧研习社和安亭安文京剧社共同合作组织的京剧交流演唱会,近日在小东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二楼大礼堂内如期举行。 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精彩的副场热身演唱后,下午一时整,主场的交流演唱会在东门京剧研习社何伟民社长主持下正式开始。双方表演者按照既定顺序,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倾情投入。双方对阵,各具特点。安亭票房的演唱流派纷呈,行当各异,显尽风采。李保存老师的铜锤花脸,中气十足;刘丽娥老师的荀派花旦,惟妙惟肖;许钱将老师的现代京剧,有板有眼;戴德水老师的马派老生,中规中矩;特别是李新忠社长的《探阴山》唱段,委婉细腻、洪亮高亢,引来阵阵掌声。 东门票房的主要特点就是数年坚持“清一色”的老生行当。去年春节前举办的老生专场演唱会,传递出来的正面反响给票房鼓舞不小。近一年多来,又加大了吸纳年轻戏迷入社的力度。这次演唱会东门票房小青年接踵亮相舞台,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这次演唱会,老年同志气宇不凡,精彩亮喉;年轻朋友“武场显伸手,演唱露峥嵘”,老少和鸣,相得益彰,加之邀请沪上梅派青衣名票朱璟老师的演唱为压轴大戏,使整台节目高潮迭起,活力四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