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旧区改造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上海城南“旧事”翻新

——小梁薄板建筑变身记

复兴东路沿线的黄浦老城厢,梦花街、咸瓜街、火腿弄、豆市街这些颇有趣味的地名,都映射了上海昔日的市井生活。新中国成立伊始,老百姓们买菜仍需走街串巷,到外咸瓜街买咸瓜,再到面筋弄去买面筋,到火腿弄买火腿……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昔日的老城厢居住空间日渐逼仄,生活条件也逐渐脱离了时代的步伐。为居住在老城厢的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成为黄浦区“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中之重,也将一以贯之至“十四五”,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基本消除手拎马桶。家住小东门街道的虞阿姨一家,正是黄浦留改试点项目第一批“尝鲜”住进“新家”的居民。

老房“危险系数”增大

“门铃还没接到家里,久等了吧,快进来。”为记者开门的是虞培红阿姨,今年已经71岁,和比她年长5岁的老伴以及91岁的母亲共同生活在一条老弄堂中。虽然是上海人常说的“一室户”,但走进虞阿姨家,并未有预期中的局促。约15平方米的屋内有一大一小两张床,还有一个落地衣柜、一个五斗橱、一台洗衣机以及桌椅等若干小家具。

打开房间左侧的电灯,虞阿姨家“新登场”的独立厨房和厕所接连出现,敞亮的空间令人耳目一新。簇新的水槽里,放着一只刚洗净的新鲜鱼头,旁边还有两根大葱,虞阿姨当天晚上正准备烧鱼头汤喝。

虞阿姨一家居住的这栋居民楼是栋小梁薄板建筑,高3层,建于1958年,虞阿姨一家在1962年搬迁至此。“当时周围都是棚户,全上海的居住条件都一般,所以根本没觉得有啥不好。”

但小梁薄板建筑作为当时政府为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统一建造的“保基本”住宅,与当下的建设标准相比,已经存在太多差距——“小梁薄板”其实是一块块混凝土预制薄板,具有房屋建造速度快,但结构不牢固、地基较浅的先天劣势。经年累月下来,过度使用和过高的居民密度都使得建筑的危险系数逐年增大。

2018年10月,小东门街道辖区内一处老城厢弄堂的留改更新启动,通过里弄房屋整体改造搭配抽户等方法,同时改建3栋小梁薄板建筑。虞阿姨家的居民楼在最靠近弄堂的沿街处。

如今,改建后的居民家中不仅每户都有独立煤卫设施,还统一配置了脱排油烟机、水槽、煤气灶、热水器、抽水马桶和水电煤管线。告别了倒马桶、用液化气钢瓶烧菜、在公共灶间遮遮掩掩洗澡的生活,虞阿姨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说出了自己家的故事。

匀出空间增加煤卫

直到这次为了旧房改造搬离前,虞阿姨和邻居们仍过着倒马桶的生活。

小梁薄板居民楼一般每家只有一间房,不仅没有单独厨卫,整层楼7户人家要公用一个厨房,烧饭要排队,上厕所也只能靠马桶和痰盂罐。虞阿姨说,每天早上大家排队倒马桶的“盛况”至今历历在目。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家家户户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居住密度陡然加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大片违章搭建。“每层楼搭建的部位还不一样,一楼往马路上搭,二楼没地方只能搭‘吊脚楼’,三楼最宽敞可以往‘天上’无限量搭建。”虞阿姨说,远远望去,每栋居民楼都仿佛一座“碉堡”,每当狂风暴雨天来临,都让人生出“大厦将倾”的担忧。

居住的不安全性让居民担忧,也成为老城厢改造更新中最令人牵挂的焦点。戴文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设计师汪仁明是虞阿姨家等三栋小梁薄板建筑的改造项目负责人。他坦言,修缮中最大的设计难点,原合用厨房无卫生的空间中,为每家每户“变”出约3.5平方米的独用紧凑型厨卫户型。最终,三栋建筑共抽走了9户居民,搬迁到周边居住条件好一些的弄堂。这样一来,像虞阿姨家所在的楼道,就“匀”出了让设计师施展改造技艺的空间。

充分考虑居民诉求

汪仁明介绍,紧凑型改造是老城厢房屋综合修缮、卫生设施改造专项工程最常采用的设计办法。而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设计方也逐渐意识到,旧里更新与新建项目存在天壤之别。

“新建楼盘听开发商诉求即可,而既有里弄建筑的改造,使用的核心是居民,前期调研就相当关键。”汪仁明说,改造方案的制定阶段,既要充分了解房屋本身的现状结构,最好是详细到哪一堵墙开裂、哪一根房梁已经无法承重都要摸清。居民违章搭建的情况和搭建的原因也在调研范围,实在居住困难的,在改造方案中也要充分考虑居民实际情况,优化现有空间配置。

此外,每户居民家庭的居住情况,包括人数、性别、相互关系、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等,都需要设计师有清晰的认知。“谁家要增加厨卫面积、谁家有人腿脚不便、长期卧床都要搞清楚,只有把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情况都摸清,后面的设计方案才能得到居民认可。”

在对三楼居民家进行改造时,考虑到一些居民实在是因为居住空间不足,才逐渐搭建起“碉堡”,设计方在建筑“不长高、不长胖”的规划红线基础上,将三楼屋顶改造为类似“平改坡”的设计,做成了“人造”的坡面阁楼,还增加了老虎窗。结合外立面清水砖墙的纹理设计,原先破落的小梁薄板房变成了石库门里弄的建筑风格,反而与周边“正版”的老城厢在外观上更为融洽,区域的风貌肌理也因此更加完整。

2019年11月22日,虞阿姨一家拿到了老房的新钥匙。10天后,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家。在望得到陆家嘴“三件套”的黄浦老城厢,属于上海的“城南旧事”,正在焕发新生。

(解放日报)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小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