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顾怡文 支川琦 张易 近日,市民政局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小东门街道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特殊群体关爱关怀机制”工作调研,区民政局局长唐瀛中、街道办事处主任包童斌参加。疫情期间,小东门街道高度重视社区特殊群体,及时关心帮助特殊群体。 一是强化民生保障,兜底帮扶精准化。街道及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金、困境儿童生活费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二是主动靠前服务,关爱老人精细化。“老伙伴”志愿者采用“电话多关心,微信多聊天”的方式,及时掌握老人动态;严格执行餐车消毒和无接触式送餐管理,老年人送餐上门不停歇;居家养老服务员“弹性制”服务,刚需老人天天上门;机构养老第一时间实行门禁,严格管控人员出入,为老服务点预约限流,逐步开放。三是深化靶向服务,主题帮扶精致化。街道妇联及时开展了“巾帼暖人心”走访慰问活动,为社区内的低保低收入妇女、困境儿童、残疾妇女、百岁老人等困难女性群体以及参与一线防疫的女性志愿者及最美家庭送上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街道总工会对辖区基层工会及联合工会进行地毯式排摸,开展“服务企业、情暖职工”主题帮困帮扶送温暖活动。四是依托信息技术,远程帮扶精心化。积极推行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全流程线上办理;街道妇联及总工会联合主办“跟焦躁情绪说拜拜”直播云课堂;街道老年协会各团队通过微信群线上才艺大比拼;阳光之家、阳光心园老师手机24小时在线,引导学员观看“空中课堂”,督促适当运动,为学员排忧解难。 联合调研组随后按民政、工会、残联、妇联分四组开展专项座谈调研。街道救助所、老龄办、总工会、残联、妇联分别交流了疫情期间关心特殊群体的做法、措施、活动等,通过电话、微信、上门、志愿结对等多种方式,为困境儿童、残疾人、特殊困难人员、老年人等切实解决口罩购买、配药、买菜等实际困难以及给予的人文关怀、心理慰藉,帮助特殊群体在疫情期间安全平稳地度过。 四个市级部门根据各自职能重点了解了疫情期间临时救助、特殊群体有无确诊或隔离、了解特殊群体需求的渠道是否通畅等情况,对街道在疫情期间切实关心社区中困难对象、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困难职工、弱势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所形成的机制和做法予以肯定,并希望街道继续挥现有好的做法与特色,优化帮扶机制、凝聚各类群体、邻里守望相助,共同关心、关爱这些特殊群体并将帮扶、服务工作做实做细,让特殊群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