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作为老年人群中最弱势的群体,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难题尤为突出。 在华漕,就有这么一家民办敬老院,在创立之初起就以收养有医疗需求的失智失能老人为主要定位,其公益的收费缓解了华漕养老家庭的刚性需求,为华漕养老事业“雪中送炭”。这家敬老院就是继王敬老院,正是该院院长孙惠珍的坚持,让院内的失智失能老人享有高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一心收养失能失智老人 孙惠珍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养老事业。退休前,她是华漕敬老院院长。退休后,她依然心系老年群体,2009年自主创办了继王敬老院。 起初别人都以为孙惠珍是为了赚钱才办的敬老院,她却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初心。在大部分敬老院不愿意接收失智失能老人的大环境下,继王敬老院却将目光重点聚焦于这一类人群。孙惠珍认为他们才是更需要照护的老年群体。创办10年来,继王敬老院始终坚持自身定位,目前院内失智失能老人占比98%。 由于收养老年人的特殊定位,继王敬老院在硬件和软件上要求更高。在装修之初,继王敬老院就对标医院建设标准,老人睡的是医用护理床,床头设有供氧管道以备不时之需。 2017年,继王敬老院于全区率先完成了失智失能护理区域的功能性改造,给失智失能老人提供集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专业机构照护服务。对于护理员,除了上岗证之外,孙惠珍还组织她们参加专业培训,考取护理员初级、中级、高级证书,为院内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敬老院曾收养过一位重症病危老人,当时医院已判定她只有三个月的存活期。在许多托养机构不愿收养的情况下,孙惠珍上门察看老人情况,当即把老人收住入院。在继王敬老院的悉心照护下,老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续,让曾经为其诊治的医生都觉惊讶。有着如此专业的服务,继王敬老院的收费却十分亲民。“纪王地区的老年人退休金本就不高,我们怎么能加重他们的负担。”孙惠珍表示。 让优质服务辐射更多人 即使有优越的硬件设施、优质的养老服务,一家敬老院所能容纳的人员终究有限。如何把优质的养老服务辐射出去?这是孙惠珍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恰逢上海市推出强化养老服务保障的重点举措——长期护理保险,2017年12月,上海闵行区继虹养老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依托继王敬老院,为社区居家长护险需求者提供日常照护、日间托管、中午助餐、健康管理、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服务。半年多来,中心已服务150多位老人,突破了继王敬老院床位趋于饱和的局限,实现了孙惠珍一直以来的愿望。 十年来,孙惠珍用贴心服务赢得了院内老人的认可。她组建的家属代表民主管理委员会确保信息畅通,也赢得了家属的信赖。孙惠珍为养老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感动到了许多人,一批社会人士自发成为继王敬老院的为老服务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务。今年4月,孙惠珍发起成立了“汇真智囊团”,凝聚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敬老院的管理队伍中来。 55岁退休,本是享受安逸的年纪却自愿再次投身养老事业,孙惠珍不问名、不问利,只问初心。如今,孙惠珍65岁了,却依然没有休息的念头,依旧耕耘在养老事业的最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