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传婷 “第一次看到了凌晨4点钟的上海,虽然身心已疲惫不堪,但是内心充盈澎湃。”谈起进博联络官的工作,高菲对场馆踩点记忆犹新。 为了不影响市民休息,场馆踩点安排到晚上10点,偌大的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高菲和团队的同事们到重要点位踏勘踩点,推演确定每个细节,确保外宾接待工作的万无一失。 这位来自吉林的80后姑娘,在华漕人大办工作,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进博会外事联络保障组工作,两年的进博会联络官工作使高菲锻炼了自己的工作韧性,更收获了一群朋友。 外事联络官 是机会也是挑战 去年6月,刚接到组织科通知的时候,高菲内心很兴奋,终于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国家做点事情了,但同时又有点忐忑,平时工作本身就忙,孩子也刚满周岁。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的她,曾公派留学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担任过中俄青少年运动会、莫斯科市政府官员研修班的陪同翻译。工作后,高菲却从未接触过外事接待类的工作。这对高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单位领导的鼓励支持给了高菲很大信心,同事们的帮助让她全身心投入这份工作。 10月,联络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培训。前期,市商务委进行了外交礼仪、国情文化、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集中办公期间,市商务委外事组组织多次场地踏勘,组长也带领大家学习进博会背景及基本情况、外事礼仪、外事着装、外事纪律等内容。由于接待的是俄语国家,高菲每天坚持学习进博会相关的俄语专业词汇,了解最新资讯。 高菲所在的欧亚组主要负责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对接工作,总共10个代表团约150位外宾政要的保障任务。 作为欧亚组副组长,高菲主要是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组内志愿者的分配管理,并配合做好组内各项工作的推进。前期,高菲还担任了联络组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下午3点例会,联系预定会议室,让大家才能准时下班,离家远的联络官也能早点回家休息。 经过周密地踩点和背景学习,高菲和联络官们一起梳理出一国一册,内容涵盖了各国外宾的护照、饮食禁忌、鲜花过敏、在华日程等等,并熟记这些信息,精确到外宾每时每分的行程,包括和上海各区的及时对接协调,让外宾在中国的行程顺利完成。 去年,高菲所在组负责的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外宾住在佘山的酒店,每个酒店都配有大巴车,作为往返场馆的接驳车。11月6日,乌方领导要去巡馆,使团成员一大早就等候在大巴车上,但是另外两个国家的团长迟迟未到,眼看着就要错过进馆时间。作为往返场馆的接驳车车长,高菲协调负责的联络官到房间请他们下来,一路赶往停车场,之后通过绿色通道顺利进馆,乌克兰使团外宾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与时间较量 事无巨细抠每个环节 在高菲看来,今年各方面工作顺畅了很多,大家心里都有底了,会也开得少了。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问题一出来,就能直接给出解决办法。 而且组内各项制度比较完善,建立了ABC角、问题清单制度,联络官们上团前就心中有数,确保外宾接待工作的顺畅进行。 据高菲介绍,欧亚组共有1位组长、3位副组长及24位来自不同方向不同系统和部门的联络官。作为副组长,高菲既要做好纵向沟通,还要注意横向协调。 推演流程,组内设立了ABC角制度,每一位副组长重点关注3-4个国家,做好业务指导,业务托底,查遗补漏的工作。根据组长列好的问题清单,和负责团组一一确认,反复推演,确保各团组联络官在接团时成竹在胸、心中有数。 每日收集汇总代表团信息,及时梳理,分类更新,并报送信息组。主动与酒店组、车辆组等功能小组做好对接,第一时间告知新变化,特别是代表团团长信息及航班信息的变动。 “我们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较量,将所负责的外宾准时送达要去的地方。”高菲告诉记者,去年还有一次,临时接到任务,要和组长一起接土库曼斯坦的司局级外宾,要送至午餐就餐地,而外宾却走散在人群中,由于场馆很大,寻找难度较大,用时近40多分钟终于找到他,准时送到了就餐地。 外交无小事,联络官们每天安排都事无巨细,跟各方沟通协调。今年,高菲和联络官们通过培训了解到俄罗斯、格鲁吉亚两国外交关系紧张,偏偏两国外宾又都住在虹口喜来登酒店,高菲跟酒店店长沟通,让两国外宾尽量不要碰面,将他们住宿安排在不同的楼层,吃饭安排在餐厅头尾,同时配两辆大巴车,分别往返场馆接送,尽量避免正面接触带来的冲突,最终顺利完成接待工作。 格鲁吉亚一基金会的CEO使团,11月10日晚9点半抵达贵宾室,乘坐11点多的飞机离开,结果10点半的时候,联络官接到通知,飞机刹车坏了,正在抢修,好在20分钟之后修好了,飞机准点起飞。至此,高菲欧亚组的外宾联络保障组的工作完全结束,圆满画上一个句号。 一群人聚力 只为一个目标 进博会虽然结束了,外事工作保障组的成员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回忆起联络官的工作,内心还是无比充实和激动。在联络官这个大家庭里,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单位,工作也不一样,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努力,谁也不会掉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大家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高菲通过日常的对接和了解,对每一个联络官很熟悉,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编配到不同的团组,做强组内能力。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会主动去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外交情况,以便工作中的灵活应变。大家的这份工作热情互相影响着每一个人,为了目标不断努力着。 “现在回想起来,做进博联络官一个多月,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梦。”高菲告诉记者,这是平淡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有这样一个机会锻炼,为国家出一份力,真的很难得,以后有需要,还会愿意接受这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