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漕情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梅兰芳在沪画梅花的轶事(上)

文 谢荣 丁丽娟

梅兰芳先生,原名梅畹华,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他把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推向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他的行腔声韵婉转优美,动作柔润幽雅,缔造了几代京剧迷共知的梅派唱腔,对京剧艺坛影响深远。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梅宅,祖父梅巧玲,忠厚诚实,工于花旦,曾掌管四喜班多年,父亲梅竹芬跟随其父学艺,初学老生,后学青衣花旦。梅兰芳童年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占北平的苦难时期,3岁时因父亲劳累过度突患“大头瘟”(该是脑溢血)离世,后因家境衰落仅读了几年私塾。以后漫长岁月就靠祖父和伯父梅雨田的施教,特别因他自已勤奋好学,学戏练画,造就了他卓越艺术上的公认地位。

南迁上海

设立第二家乡发展艺术家园

作为一代梨园宗师,梅兰芳不仅在表演艺术上造诣精深,他在著文、绘画等领域也成就非凡。尤以绘画而言,他一生在演剧之余,节省点滴时间绘就了近两千幅传统国画,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由于馈赠亲友、散落遗失,出售画市,现保存已不多,流传于民间的画品,约近数百幅,在收藏界价格不菲。

梅兰芳一生身居两大城市,北京是他的故乡,上海是他的第二故乡。上海是他一生67年艺术、生活的重要之地。1932年他发展了北京梅剧团,创建二十来年以后,很多梅派名剧都在上海创作、整理、献演,上海是他成名的福地,在京、沪已建有雄厚的基础,一家人想在上海设立家园,先在上海南京西路的沧州饭店下榻,因客店开支豪大,1933年梅兰芳正式购雇了上海马思南路121号一幢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得到梅氏一家老少的竭力欢迎。梅兰芳亲自圈定,两楼作自已的书房,除了书房专门划定一处视觉敞亮的场所为画室,亲定这画室叫“梅华诗屋”,具名非常深意,在这里一住就达二十年。尽管他一生壮丽的艺术生涯在上海定居了二十年,剧团在沪演出十年。他立志绘画,两度扶桑,讲学美国,在日寇高压面前,蓄须明志的爱国忘向,坚决不为敌伪演戏的胆识,都在上海炼成的。尤其他炼成画功,在危险境地,画出《春消息》,预告日伪覆灭之路。

上海沦陷

蓄须明志作拒演斗争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上海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梅兰芳愤而暂时离开上海,蛰居香港,重庆国民党政府闻讯托杜月笙约梅兰芳至渝演出。梅兰芳说:“演出要一个班子,我一个人怎能演?”果断拒绝了国民党。

这时的梅兰芳预料香港也会被日寇攻占,他顿时想出了与日本人周旋的方法:蓄须明志,拒绝演出。梅兰芳平素爱好整洁,每天都刮脸剃须的他,这段时间只刮脸不剃须,上唇蓄留了一小撮胡子。

不久,香港果真沦陷,日军九龙司令部头脑派人去请梅兰芳参加“占领香港演出会”,他沉着机智地与来人说:“我年岁大了,胡子一大把,扮相不好看,无法演旦角,而且我的嗓音也坏了,根本上不了舞台,己经脱离舞台多年了。”

为了避开日军的纠缠,梅兰芳在友人相助下,于1942年夏天从香港辗转返回上海,梅家班的一班人,也陆续到上海会面,当时梅兰芳一班人生活特别困难,戏又无法演,人就闲着,开销很大。1944年夏季的一天,梅兰芳在寓所与好友、画家吴湖帆、银行家李拔可、程慕灏、孙曜东闲谈,对自己的处境叹起了苦经,经济压力很大,几个人共同商量,灵机一动。当时程慕灏提出:“梅先生多年来所画的作品,很具功夫,是否可以设法卖些出去,以解燃眉之急。”大家觉得这想法有道理,就热烈地设想如何卖画的办法?吴湖帆毕竟是书画名家,他说:“我看可否为梅先生办一个画展义卖。”程慕灏提议地点放在盛宣怀在南京西路、成都路的大宅内(盛家后代卖给中国银行)。

吴湖帆问:“不知畹华手中的画有多少?”梅说:“大约积得近百幅,可我是有顾虑的,这些画都是我玩票性质。如果真要下海办展,有两个不够:一是画还不够,二是质量还不够。”吴湖帆接着说:“我看能行,畹华再画几个月时间,添几十幅精品,展览会就能举办了。”大家商量之后,决定紧急筹备梅兰芳画展。(未完待续)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华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