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上海严格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打响抗击疫情阻击战。在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居住着许多外籍人士,他们的防疫抗疫行动,同样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来自新西兰、巴西、巴基斯坦等国的小区居民成为了热心的志愿者,他们发挥语言优势,参与社区防控,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墙。
“外防输入”迎全新挑战 华漕携“洋居民”共同战“疫”
眼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国际防疫形势却日趋严峻。作为坐拥多个涉外小区的国际社区,华漕镇域内居住着来自7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近日,他们陆续返沪为华漕镇带来了全新的“外防输入”挑战。
面对又一次考验,华漕镇专门为“洋居民”制作了专用两联卡,成立了定向志愿者队伍,带领他们一起和全镇百姓并肩战“疫”。
发放两联卡防疫知识全知晓
2月末,新冠肺炎疫情在韩国暴发。考虑到所辖社区内韩国住户较多,美邻苑居委在前期完成韩国来沪人员入住小区登记摸排的基础上,连夜对近期45名韩国来沪住户上门进行防控指导,在做好信息登记、体温检测、政策宣传的同时发放了两联卡,引导他们在家进行观察。
两联卡是华漕镇为服务好来沪外籍人士特别制作的,分为“居家观察”提示卡和“健康管理”提示卡,均为英文版,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返沪的外籍人士查看和使用。
“居家观察”提示卡主要面向近期从重点疫情国家地区返沪并从事十大行业的外籍人士进行发放,在填写相关信息交给属地村居后,可自己留存告知信、通知书、健康提示3项内容。
“健康管理”提示卡主要面向非重点疫情国家和地区返沪的外籍人士进行发放,在填写相关信息交给属地村居后,可自己留存告知书、健康提示、个人健康管理备忘录3项内容。
这样的两联卡实现了告知和留存共同涵盖的功能,目前华漕镇已经制作和发放了5000张两联卡,有助于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外语志愿者
翻译传达样样通
“Dear all,welcome come back to Huacao.Thank you for follow ing the quarantine.Du ring this period,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p lease contact me.We'll overcome this together!”在外籍人士志愿者微信群内,来自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的志愿者孟璐正用流利的英文发送着信息,和来沪外籍人士进行无障碍交流。
做好外籍人士防疫服务,无障碍沟通是前提。在华漕金丰国际社区,有12位外籍居民愿意或已经成为了志愿者。他们穿上“绿马甲”,驻守小区门口的检查点,为居民测量体温,保障一方平安。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消除了外籍人士“听不懂、看不明”带来的沟通障碍。
孟璐所在的微信群,正是为了及时服务外籍人士所建,里面除了志愿者还有12名需居家观察的外籍人士,在群内志愿者既要传达相关通知引导他们配合防控工作,也要解决外籍人士关于购买口罩、随申码使用等问题,减轻疫情对外籍人士生活造成的影响。Brandon Wolf正处于居家观察期间,加入微信群后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果家人身体出现异样,担心大人和孩子会不会在不同的医院接受治疗?看到他的问题后,志愿者立即联系镇防控办并进行了答复,消除了他在居家观察期间的疑虑。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华漕通过扎牢“篱笆”保护着全镇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华漕镇将继续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巩固防控成果。
千只非洲口罩传爱心 跨越7000公里赠华漕
3月6日,在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办公室主任黄品芳等人将莱索托华人卢起箴、张铭期捐赠给友协的1000只一次性FFP1/6100型口罩转交给社区外籍志愿者,将全部用于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华漕镇副镇长陈健、社区办、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代表华漕国际社区和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接受捐赠。
陈健向上海友协颁发捐赠接受证书,感谢莱索托华人的爱心与上海友协的传递。当天下午,有近50位外籍居民分成两批前来领取口罩。5名外籍志愿者Ian O’Connell(欧阳毅)、Evan Nelson、李恩仪、Su si Aziz和孟繁睿协助分发口罩,维护现场秩序,帮忙翻译沟通。
其中,欧阳毅算得上是一位“老上海人”了,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原来,他在1985年就首次来到中国,已经在中国居住大约20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他就热心地加入志愿者行列,成为保障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陈健女士向大家介绍华漕国际社区发展历程。随后,上海市友协代表与陈健同在场的志愿者们亲切地聊起了家常,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为正在居家隔离的外籍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和贴心服务,使上海成为他们的宜居宜业之都,甚至是难以割舍的心灵归属之城。
“谢谢你们为我们送来了口罩!”“谢谢你们在特殊时期热心为居民服务!”“我们外国人真的很难买到口罩,真的是雪中送炭!”这是外籍居民们说得最多的话,更有外籍居民领到口罩后开心地自拍起来。
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口罩资源在各国尤为紧缺,此次捐赠的口罩对外籍居民来说显得尤为珍贵。据悉,这是上海市友协为华漕国际社区带来的第一批捐赠物资,之后还将有部分捐赠物资陆续抵达。
病毒无情,人有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有这些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爱心人士和团体的默默支援、守望相助,战胜“疫情”的春天必将来临。
“巴铁”情意直送防控疫线 外籍友人志愿服务社区
“现在中国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我们(巴基斯坦)每个人都(给予)帮助。”,近日,家住林荫湖畔的巴基斯坦人阿米尔·汗向美邻苑居委捐赠了500只口罩,这在防护物资紧缺的当下成了最贵重的情意。
除了阿米尔·汗,华漕镇的国际友人也已经行动起来,穿上“绿马甲”奔赴社区防控一线,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守护共同的家园。
500只口罩送到抗“疫”一线
说到阿米尔·汗的祖国,大家更喜欢用一个亲切的称呼——“巴铁”,足见中巴友谊之深厚。疫情之下,中巴友谊更显珍贵,巴基斯坦倾全国之力,抽调各地公立医院的医疗物资,然后派出运输军机紧急驰援,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都感慨“患难见真情”。
作为巴基斯坦人,身在华漕的阿米尔·汗觉得自己同样“疫”不容辞。在疫情暴发后,阿米尔·汗立刻向自己海外的朋友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代购”口罩。
当这500只口罩漂洋过海送到阿米尔·汗手上,他第一时间就给自己所在的美邻苑居民区送了过去,“这只是第一批口罩,今后我还会想办法买更多的口罩,希望能帮助到华漕的朋友!”而在送上口罩的同时,阿米尔·汗还穿上了“绿马甲”,当起了社区防控志愿者,和他口中的华漕朋友一起守牢华漕大门。
用实际行动为华漕打CALL
口罩代表的是心意,志愿代表的是支持。在华漕社区防控前线,还能看到更多的志愿者,他们和阿米尔·汗一样,即使戴着口罩、只露出双眼,却依然是特别的风景线,他们都是居住在华漕的外籍友人。
“华漕所有小区都在门岗设置了检查点,志愿者逐一检查每位居民的体温。”来自巴西的Christina介绍,在看到华漕的努力后,就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成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在守好“小家”的同时也守护好社区“大家”。Christina还会些简单的中文,这让她在门岗工作中更游刃有余些,而来自新西兰的Ianessa基本不会说中文,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开展服务,直接用体温计上的数字来说话,同样具有说服力。
据了解,这批外籍志愿者由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和华漕镇文明办共同招募。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还配合居委,引导外籍友人配合社区防疫工作,同时通过开展问卷等方式,形成并发布外籍居民对防控举措的报告,共建联防联控有温度的国际社区。
防疫之下无国界,在华漕,外籍友人和大家“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