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小镇大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17年前抗击“非典”今天他们依然坚守

当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时,大家都不禁回想起17年前的“非典”。2003年,华漕全镇动员,共同投入到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中去,这组珍贵的老照片能带领大家回看当年抗疫的点点滴滴,看到守护华漕家园而努力的他们;17年过去了,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他们。

从小芳到芳姨 不变的是坚守

照片中穿着白衣白裤的女士就是王芳,当年她只有33岁,是华漕镇文体中心群文科的一名工作人员。17年前,宣传载体比较单一,必须走到一线,才能达到人人知晓的宣传效果。因此,王芳的日常工作就是发传单,宣传防控知识。从照片中也许很难看出,冲在防疫前线的王芳其实是一名怀孕两三个月的孕妇,“当时也没想其他的,觉得自己身体状况挺好的,就常跟着大家往外跑发传单。”

33岁的王芳,是一名热血青年,即使怀有身孕依然“疫”无反顾地冲在前线;如今50岁的她,已步入知命之年,然而任时光荏苒,她始终怀揣着一颗坚守“疫”线的初心。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她的任务是监管镇域内酒店是否有重点地区来沪人员。

在大年初五,王芳发现一名湖北籍的男子入住镇域内一家酒店,立刻奔赴现场进行排查。到了酒店才发现,该男子已主动离店,“我想着他现在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在外流浪,对他自己还是对其他人而言都十分危险。”而在看到该男子的年龄后,她更着急了,“也比我大女儿还小一岁,将心比心地想,更不放心他流落在外。”想到这里,王芳赶紧拿起手机联系他,希望他能够重新回到酒店外等候。一开始该男子还心存戒心,王芳反复劝说才让他放下戒备。最终,在王芳的带领之下,该男子前往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观察。

在隔离期间,王芳依然十分关心该男子的情况,询问他隔离结束后的打算。在得知该男子准备前往昆山的亲戚家后,王芳也十分担忧,“江苏的管控手段同样严格,特别怕他进不去。”想到此,她立即联系镇域内收费较为便宜的旅馆,希望能减轻该男子的经济负担,方便他在不能够前往昆山的情况下有地方落脚。王芳的关心与照顾让该男子备受感动,更主动提出认她为“芳姨”,等疫情结束后当面道谢。

调整的是任务 不变的是态度

17年过去了,疫情又一次来临。在今年防疫工作中,镇文体中心全体成员在主任张尉的带领下积极迎战,全力做好全镇酒店旅馆的排摸、医学集中观察点和健康观察点的集中管理,以及虹桥枢纽来沪人员筛选工作,用行动为华漕、闵行乃至全上海守好防疫线。

2月初,返沪高峰即将来临,张尉接到通知要建立并负责好虹桥枢纽返沪人员健康筛查点,“当天第一批从虹桥枢纽筛查出来的湖北籍人员已经到了华漕的筛查点,我们文体中心和综治办的工作人员也顾不上防护用品的紧缺,戴着口罩、凭着勇气就冲到现场投入工作。”在虹桥枢纽返沪人员筛查点,我们能看到的是医务人员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其实一切有序的工作背后是张尉及同事们的努力,“信息一排摸好,就要立刻安排到相应的社区,如果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就要安排到集中隔离点。”所有的工作从零开始,在两天内立刻把工作流程梳理完毕,为返沪高峰做好了准备。此外,张尉还协调了帐篷、取暖措施,方便医务人员的正常作业。此次任务共为期11天,共排查485车次,总计3365人次。

除虹桥枢纽返沪人员筛查点的保障任务,镇域内酒店管控也因机构调整、条线变动而成了镇文体中心的工作任务。从大年三十到现在,镇文体中心40名工作人员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全天候不间断地排查全镇65家酒店。其中寻找合适的酒店作为集中隔离点更成了首要任务,“消毒、送餐都有严格要求,就连空调都明确不能使用中央空调。”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之下,张尉最终找到两家宾馆作为医学观察点,并连夜进行消毒隔断,落实安保、后勤服务人员和专职医生,确保了防控工作的正常进行。

2003年至2020年,改变的是病毒,不变的是他们的敬业与负责,他们的精神和勇气筑牢了华漕的防疫战线,让我们为他们致敬!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华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