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面对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导致境外输入性风险显著增加的新形势,华漕镇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全镇人民上下同心,不断升级隔离管控措施、细化人员转运流程、提升保障水平,打响“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阻击战,为闵行区、上海市、乃至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华漕贡献。 500人走出上海首个入境来沪人员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点 从3月28日零时起,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14天后,首批500位入境来沪人员解除集中隔离,迎来“解放”的同时,国内外隔离人员纷纷对上海的温暖、周到的服务表示由衷感谢。 4月10日上午,位于闵行区华漕镇的入境来沪人员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点内,5辆大巴在酒店门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正在为解除隔离人员搬运行李,大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纷纷做出胜利和点赞手势。一户此前分别从西班牙和美国出发入境的外籍三口之家表示,隔离期间,这里的工作人员对他们提供了非常暖心的服务,他们三人都心存感激。 儿子说:“我们要回去了,我们去福建福州,去学习,我的爸爸在我的学校工作,我的妈妈也在,我们很开心,医生帮助了我们。” 爸爸说:“我认为这里的人工作非常努力,在这种压力下为我们这些旅居者提供食宿,在我们隔离14天期间给了我们各种指导,我们知道这些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所以我们都遵守了,我们很高兴我们能回福州了,可以重新开始正常生活了,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比其他国家都更安全,这个病毒现在正在全世界肆虐。我们既心怀感恩,也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这次解除隔离的500人中,还有一位80岁的王奶奶。镜头前,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正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办理解除隔离手续。 工作人员拿着几份纸质文件,向王奶奶解释道:“这是一张解除隔离告知单,这说明您在这14天解除隔离了,OK可以回家了。然后这是你们最关心的核酸检测报告,给您解读一下,这一杠代表阴性,这张是我们华漕镇政府给你的感谢信,感谢您这14天来,在这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一切就绪,到了分别的时刻,王奶奶却不舍了起来。和工作人员道别的时候,奶奶提出摘掉口罩,“一睹大家芳容”的提议。终于,在14天之后,他们看见了“真容”。 王奶奶说:“非常感谢他们,他们的服务特别周到,我心里非常高兴。”临行前,王奶奶时髦地对镜头比了个爱心,工作人员也不忘为她准备了一些口罩和手套,以备不时之需。王奶奶表示,上海真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尤佳恺表示:“很多在隔离人员常对我们说,以前看我们穿着防护服、头戴面罩和护目镜,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也看不清大家的面容。今天在离别时,很多人希望能和我们合影留念,并欢迎我们到今后到他们的城市时一定要联系他们,这又反过来令我们很感动!”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小周此前与33位同学赴国外参加研修项目,经多次改签、购买机票后回国,终于隔离期满,迎来“解放”。小周说:“现在心情非常的激动,感觉解除了‘封印’,终于可以回家了,现在是买了长沙的飞机票,回到长沙。”在他们的酒店房门上,贴满了对工作人员表达感谢的便签纸。“上海的防控防疫工作是隔离不隔爱,我是很真诚的想感谢他们,想和他们说一声辛苦了,比如说他们密封包装的我们湖南的一些特产,还有一些水果,都会及时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送达,很温暖。” 华漕镇入境来沪人员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点负责人张尉告诉记者:“我们对所有入境人员做了核酸检测,到现在为止,所有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我们还对每位隔离人员进行一天两次的体温检测,可以说这些人现在都是安全状态。” 据了解,位于闵行华漕的上海首个入境来沪人员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点共有2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了14天的服务工作。 张尉说:“我们今天一共安排了8辆大巴,3辆送浦东机场,4辆送虹桥机场,1辆送虹桥火车站,还有部分人员是自己回去,还有的人员因航班减少订不到第二天的机票,那我们会再让他们多住一天。” 2669名外籍居民已回归 华漕国际社区携手战“疫” 3月23日晚上9点半,在区疾控中心工作要求下,华漕1名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密接者在三人小组耐心的劝说下,被送往了集中医学观察点。此时,距中午收到通知才过了10个小时,在此期间属地纪王居民区党组织立即行动进行核实,并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流程,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尽可能把疫情输入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沪上知名的国际社区之一,华漕镇共有11个涉外小区,居住外籍居民3100余人,目前全镇返沪外籍居民2669人。随着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不断加剧,华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巩固上阶段成果的同时,进入了新的攻坚期。全镇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党建引领、中外一心、众志成城”的联防联控理念,号召广大党员和中外志愿者持续冲锋在前,严防境外输入、杜绝关联病例,牢牢守住华漕国际社区的防护大门。 战“疫”面前有准备返沪信息尽掌握 国内疫情暴发初期,恰逢春节假期,不少外籍居民纷纷回国探亲或出国旅游,留在华漕的外籍居民为数不多。随着假期结束,外籍居民陆续返沪,华漕镇以“红色物业”为切入点,引导物业管家主动联系外籍住户,地毯式摸排全面掌握返沪信息,及时跟进入住情况,并做好每日信息上报机制,确保外籍住户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方便开展外籍住户返沪后的疫情指导防控工作。 瑞生花园被金丰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鸣华称为“纯老外小区”,“我们管辖三个涉外小区,其他小区外籍住户多为留学生,还能进行基础的中文沟通,但瑞生花园里住的大部分是外企高管,几乎不会中文。”在涉外疫情防控初期,信息排摸的工作主要落在了物业身上。 3月初,1位荷兰籍居民返沪,得知该情况后小区物业立即对接居委,“当时荷兰还没列入重点国家,就仅上门进行了指导,未实行居家观察流程。”而到了3月下旬,其女儿即将从荷兰返沪,该业主也找到居委、物业寻求帮助。得知该情况后,物业隔着半个地球把最新的政策及返沪后的流程一一翻译给她,有了提前准备,其女儿的居家观察得以顺利实施。 防控指导不过夜居委书记上“疫”线 为严格落实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华漕镇要求防控指导不过夜,当日完成境外抵达华漕的外籍人士的排摸与指导工作。然而由于境外回沪晚间较为集中,由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及翻译组成的“新三人小组”必须时刻待命,无论多晚还是多早,新三人小组都要第一时间上门开展工作。 在涉外防控重点区域,华漕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亲自上阵加入新三人小组,上门指导。张鸣华就是如此,金丰城第一居民区目前共有18户外籍居民处于居家观察,每户都是由她和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一起上门告知防控事宜。而在谈及工作的辛苦时,张鸣华却说辖区内外籍人士还不算多,管辖着8个涉外小区的美邻苑居民区党总支压力更大,“我们最晚凌晨1点收工,美邻苑居委最晚凌晨3点收工。” 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 电话解决疫情期间吃菜难 3月20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入境重点国家和地区名录至24个,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居家观察的境外返沪外籍人士越来越多。除了每日的医学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该如何保障? 在华漕,疫情防控涉外重点区域美邻苑居委及时应对小小“一颗菜”的需求,积极对接星叶生态农庄,推出蔬果礼包给予直供,及时解决外籍人士的买菜难题,让他们能更安心地进行居家观察携手抗疫。 用最简单的方式两个礼盒二选一 也许你觉得“宅”家抗疫,一日三餐本就不是问题,外卖app、买菜app等都能解决日常所需。但对于外籍人士而言,线上采购难度不小。为此,星叶生态农庄直接为外籍人士定制了中英文广告单,上面印着相关介绍及采购电话吗,方便外籍人士直接电话购买,“我们还特地安排了专门的客服,为外籍人士提供服务。”星叶生态农庄负责人介绍道,接到订单后,星叶生态农庄会在第一时间把订购的蔬果礼盒送至小区,由物业或居委为外籍人士直接送上门。 除了语言不通,外籍人士的饮食习惯也和本地居民大不相同,“本地居民喜欢吃青菜、鸡毛菜、草头等时令蔬菜,外籍人士更喜土豆、红绿辣椒、紫甘蓝等。”负责人介绍,在定制蔬果礼盒时,星叶生态农庄从不同的饮食习惯出发,多以土豆、芦笋、蘑菇为主,推出了两款蔬果礼盒,两款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包含水果,但不管是哪一款礼盒,都能基本保障三口之家三日的饮食。 300余份爱心蔬菜关爱居家观察生活 无独有偶,华漕镇域内企业敏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叶推出了蔬菜直送的活动,“宅”家抗“疫”的居民们可以通过线上商城或电话微信方式点菜,敏航新农园就会及时将新鲜蔬菜送到小区,保障本地居民的生活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敏航农业还积极参与华漕镇防疫活动。为减轻一线防疫人员的买菜压力,敏航农业公司工会联系镇总工会,慷慨捐赠农园优质生态蔬菜礼包300余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