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说华漕发展

“十三五”交出亮丽答卷 “十四五”新征程再出发

十三五”以来的五年,是华漕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五年。过去五年,华漕镇围绕“一廊、两路、三区域”战略布局和“四新华漕”建设目标,稳中求进、进中争先,为华漕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华漕镇将主动承担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公共服务创新功能,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主引擎,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绿色生态优势,坚持战略联动、产业蓄力、改革驱动、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的发展导向,进一步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服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升级。

“十三五”交出亮丽答卷,“十四五”新征程再出发,就让我们跟着以下数字,一起去感受一下华漕的发展!

回眸“十三五”

累累硕果,承载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经济发展

●经济实力平稳增长。202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61.9亿元,较2015年增长20.3%;财政总收入20.7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39.9%,年均增速达7.0%;区级地方收入7.82亿元,较2015末增长57%,年均增速达9.4%。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0年引进内资107.8亿元,较2015末增长360.5%,五年年均增长率达29.3%;合同利用外资2.11亿美元。

●消费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19.1%。

产业升级

●服务业新增产值大幅提升。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1:18:81.9,三产增加值比重超过80%,与2015年相比上升20个百分点左右。

●动迁腾地工作有序推进206地块、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历史遗留基地、南虹桥动迁安置房二期、纪谭路、朱建路项目等22宗地块顺利腾地,持续释放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发展国际医疗、国际教育、国际社区等高端公建配套,为华漕未来产业发展积聚要素、积蓄动能。先后引进信达生物、云南白药、威高(上海)医疗科技、康宁杰瑞生物制药、药明奥测项目、上海千麦博米乐医学检验所等众多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助推华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

●成功打造农民富、农业兴、农宅美的美丽乡村典范。围绕“拆修建管”全链条,以“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为方向,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五违四必”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全市“五违四必”整治在许浦村吹响号角,创造了51天拆除57.8万平方米的“许浦速度”,树立了市“五违四必”整治标杆。全镇累计拆除违法建筑330万多平方米、实现土地减量化约2000亩。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镇市、区、镇完成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累计306项,总投资864.84亿元,陆续完成了S26入城段、金丰路、纪丰路、华江路等17条道路建设。

●率先启动“两个美丽”建设。陆续完成12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其中许浦村、王泥浜村分别被评为市级、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全面推动“五个最美”创建。共创建526户“最美庭院”、11个“最美社区”、50户“最美家庭”、40家“最美商铺”、17个“最美村宅”。

●农民长效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改革重组农民长效增收平台,建立村集体和镇级平台共同注资、村民按农龄折算入股的发展模式,实现全镇农民不用掏一分股金就共同持有8个地块、38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和产业园,并创新性开展了将农民收入增长与社会长效治理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有效化解了村镇管理和社会治理难题。

生态环境

●垃圾分类整改取得积极成效。完成“两网融合”服务网点建设,垃圾分类实效达95%以上,实现42个居民区、10个村定时定点管理,建成138个临时投放点。

●水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全力开展苏四期支流水环境21个河道整治项目,2018年底全面消除黑臭,完成中小河道整治190条段,修复水生态29.5万平方米,实现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100%全覆盖。

2020年实现全镇2个市级考核断面、40个区级考核断面、179个苏四期监测断面V类水达标率占比100%,35条苏州河-黄渡国考断面支流全部达标。

成为全区首个实现河长制工作站“村村建站”的街镇。

2018年荣获“上海市中小河道整治先进集体”,“十三五”末被评为全市首批75个“河长制标准化街镇”之一。

●成功创建环境友好型农田生态系统。编制完成蔬菜保护镇规划,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积极开展生态资源保护。建成开放林地1341.3亩(一般公益林616.5亩、吴淞江廊道724.8亩)。建成吴淞江鸟类栖息地151亩。

民生保障

●教育发展量质齐升。累计新建各类学校总面积16.39万平方米,镇财政性教育投入占财政开支比重达22%,各类学校办学优质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引进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学校中学、诺德安达双语学校、摩根亨利双语幼儿园等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完成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新虹桥基础教育实验园区基本布局,率先启动学区化试点,成立上闵外教育集团,初步形成了公、民办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格局。

●基础医疗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虹桥医学中心被列入全国首批13个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全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个卫生中心、2个卫生服务站、11个村卫生室、1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总体架构基本形成,实现家庭医生常驻人口签约51495人、重点人群签约17838人。

●养老事业持续提档升级。新建华漕养老院正式启用,完成九韵城等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落实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帮助重度残疾人居家养护,组织残疾人健康体检。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增2条健身步道,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23平方米/人,比2015年增长77%。上海国际家庭日、武术节、广场舞大赛、沪剧节等文体活动亮点纷呈。

政府治理

●服务型政府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窗口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9.99%,170项“全市通办”项目全覆盖,开设长三角地区个人政务服务线下专窗,实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优化升级。

●借力大调研为群众排忧解难。走访群众8345人次,解决问题4099个,问题解决率99%。

●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深入推行。严格实施“一村一居一警一城管”联动联勤执法模式,网格巡查采集案件66889件,办结率99.95%。

●基层治理模式优化升级。“华漕微自治”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积分制管理模式全面上线,“全岗通”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活动全面推行。

展望“十四五”

全力服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升级

基本原则  突出效益、功能、特色、创新、绿色、和谐发展

●坚持质量为本,突出效益发展。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坚持贯彻“四个论英雄”,建立导向更鲜明、体现差异性的GDP科学考核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

坚持战略联动,突出功能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及市区重要战略部署,从更好支撑闵行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全面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明确的华漕任务,立足发展实际和功能优势,做好战略协同,与周边地区实现板块联动、功能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蓄力,突出特色发展。以充分发挥华漕产业发展特色、社会发展长板优势为基础,结合南虹桥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不求全而求强,强调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着力找准新载体、开拓新空间、培育新动能、开创新模式,化优势为胜势,推动华漕特色产业、特色项目集聚发展。

●坚持改革驱动,突出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用自我革新的办法破解区域发展中的矛盾和瓶颈问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产业、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创新,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创新浓度和创新能级。

●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经济优化升级,从华漕生态优势出发,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打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生态品质,打造城市绿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美丽。

●坚持产城融合,突出和谐发展。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提升华漕“六大国际”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千方百计增加民生福祉,大力完善社会治理,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产业聚人、环境留人,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空间发展布局  “一核、一廊、四区”

●一核,指活力发展核。总面积0.8平方公里,是“十四五”发展中重点建设的核心区域。目标是通过国际化文体设施建设、彩虹湖等绿地景观建设,打造南虹桥地区的新地标。

●一廊,指吴淞江生态休闲廊道。适应格局调整,实施苏州河水岸整治,构建“海绵”韧性水系网络,植入漕运、坪田特色化人文要素,传承水乡人文精神;依托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中医康养,成就绿色发展活力之芯,打造近郊生态郊野公园典范;与集建区产业发展形成共振、联动,链接创新发展之源,推动城园相融共生,成就“都芯绿湾”。

●四区,指创新发展区、现代商务区、生物医药产业区、品质生活样板区。北部为创新发展区,在北青公路以北区域依托市级在线经济产业示范园,重点发展科研创新和在线经济业态。中上为现代商务区,以城市绿带为基底,以国际社区升级版打造高端开放生活空间,布局发展以商贸服务、电竞文创为主导的多元业态,营造活力场景,实现“一里领上城”的发展愿景。中下为生物医药产业区,重点依托华漕医学产业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以智慧医疗创新服务为核心,外延扩张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集聚。南部为品质生活样板区,在北青公路以南的国际社区建成区和北翟高架以北建成区,布局国际化高品质生活样板区,依托高品质住宅密集等基础优势,推动“十四五”时期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

发展目标  全方位接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到2025年,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领域全方位接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经济总量明显提升,产业升级取得进展,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高,城区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民生服务显著改善,初步将华漕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幸福的国际化新城镇。

●经济发展:基本形成“1131”产业架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131”产业是指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产业,以文化创意为新兴产业,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优势产业,以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特色金融三大服务业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创新驱动:创新动能持续积累,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基本形成以“六大国际”为主要特征的功能设施布局,为区域发展提供功能支撑。(六大国际”是指国际医疗、国际教育、国际文化、国际体育、国际创新、国际社区。)

●民生福祉:基本形成以“富民强镇”为主要特征的公共服务格局,公共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教育资源更加普惠优质,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为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华漕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的名片更加靓丽。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华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