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日下午召开的闵行区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动员大会上,虹桥主城前湾地区规划方案发布。方案提到,未来,前湾地区将整体打造“五分水景五分城”的格局。五分水景,以水为脉络,引入苏州河水,建设主城区最大的滨河公园—前湾公园,描绘前湾蓝绿纵横的生态基底。五分城韵,蓝绿景观结合城市功能,塑造多样的场所、丰富的生活体验,景观与建筑相互渗透,水与城有机融为一体,实现“虹桥主城、尚水前湾”的发展愿景。五分水景如何打造?水如何治理?华漕镇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多效协同的治水之路,还我水清岸绿好家园 早在2017年,华漕镇178条河道水质达标仅约10%,黑臭水体数量为“全区之最”。几年过去了,如今,你到华漕镇走走,看看村里人的生活,村民们几乎都这样说:河道更清澈了,没有气味了,老百姓真的是获得了幸福感,这个幸福的生活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2017年开始,华漕镇对境域内黑臭河道下狠劲治理。河长制标准化创建,从河道到岸上、从农村到社区、从底泥疏浚到生态修复、从管网改造到泵站建设,华漕人脚踏家乡土地、心怀民意、情系治水,蹚出一条多效协同的治水之路,还我水清岸绿好家园。 本着“重点治+全面治”的工作原则,摸清家底、系统谋划、制定整治方案,华漕镇有序开展了44条段重污染河道整治、苏州河(四期)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包括中小河道治理、新开河和水系沟通、水生态修复)等工程。2019年底,全镇河道水质达标率95%以上,到2020年底,河道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岸青水绿的好家园又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镇水务站站长金文说起这几年华漕镇的河道治理滔滔不绝,说到开心处可以两眼放光,攻坚克难时又会双目湿润。 经过近三年的河道综合治理后,华漕镇水面积增加了10万多平方米。2018年,华漕镇获得了“上海市中小河道整治”先进集体称号。 治理后的清清之河,华漕人也格外珍惜。2019年建立了人大代表监督制、镇级河长责任制、村居河长负责制、村民小组长护河制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加强水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2020年6月,创建成上海市“河长制标准化街镇”。金文同志获得上海市水务海洋系统“治水管海”党员示范岗荣誉称号。 岸边白鹭飞、水中鱼儿游,临河垂钓者、沿河散步者都为这清清之水而来,青青河岸夹着五颜六色,从华漕镇赵家村、王泥浜村到许浦村,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尽是好一幅幅江南水乡韵味画。 智慧水务平台纳入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 “喂,您好,赵家村吗?曹家塘涵洞下面停着一辆车子,你们去联系一下车主,让他开走。”说话的正是华漕水务站的值班人员,在他眼前的就是华漕镇防汛设施的视频实时监控,包括排涝泵站、重点下立交泵站、雨水泵站的视频实时监控;街镇级防汛设施的统一远程控制,实现对镇管的防汛排水设施、水利设施的远程控制和联动运行。 集电子地图、大数据管理、防汛防台、远程调度、移动APP、三级会商等六个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如今,在镇里各个易积水点都安装了探头,在指挥中心可随时观察各点位情况。再根据积水点的积水情况大数据,合理分配普通队伍和专业队伍进行点位的汛期工作,做到汛期主动合理出击。另外在手机端APP汇聚整合华漕防汛工作全部信息,成为便捷高效、随时随地掌握汛情的新途径,整合防汛灾报功能,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无延迟的防汛信息资料。 华漕镇在新虹街道、七宝镇等街镇原有防汛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后,率先在街镇级构建水务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新接入并整合辖区内水文、气象、台风、泵站等各类数据,为全镇防汛指挥、调度决策、应急处置的开展提供较完备的大数据支持。目前,防汛指挥系统平台已经实现区域内所有下立交、排涝泵站、雨污水泵站、水闸等重要防汛设施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进入平台即可察看水位、气象、雨量、泵站实况、下立交监测等实时信息。“暴雨来临前,我们可以把内河水排到外河,降低内河水位,变被动应急转变主动防控。”水务站负责人金文介绍说,通过日常管理、灾情预判等功能,将大大提高华漕镇的排水防涝指挥能力、泵站智能管理和快速响应能力。 在去年汛期的几场大雨中,防汛指挥系统平台已发挥出了作用。6月底7月初,接连暴雨,赵家村曹家塘下立交路段积水上涨,该平台立即推送预警通知,引导附近市民不要涉险通过。与此同时,镇水务站工作人员和镇防汛应急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强排,“当时下立交桥下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车胎位置,基于安全考虑,工作人员路段两端设立警示标志,引导车辆绕路通行。”水务站负责人告诉我们,“通过该平台分析原因后发现,原来是因为立交桥周边疏于养护,对我镇下立交积水点改造工程造成了影响。对此,华漕镇立即协调市政道路养护部门进行养护,目前已解决立交桥周边养护问题,并对积水点改造成果进行了检验,消除了积水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不仅能在监控室察看、使用,还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软件进行察看。“以往面对汛情时会出现信息发送不精准、漏发、晚发等问题。现在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依托各个点位的视频监控,可以在预测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向可能受灾地区的用户精准发送定向灾害预警信息。”水务站负责人介绍道,“不仅如此,防汛工作人员还能通过手机客户端,及时控制泵站抽排,加快排水进度,大大加快了应急处置能力。”该系统平台未来将不断对内容进行完善增加,如河长制工作、河道长效管理、河道和入河排放口水质等,目前正在不断优化中。 通过河长制管理、第三方巡查等方式做好护水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各水域水质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出超标污染物,从而帮助研判污染可能的来源,并进行靶向监管。此次防汛与水务平台的融合,双剑合璧擦出了长效管理、智慧水务的火花。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创造高品质生活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指的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 2020年,上海正式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2025年将建成“42+X”个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单元)。远期到2035年,建成与流域片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据区水务局透露,闵行区五个街镇将“变身”闵行首批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华漕镇就是其中之一。 闵行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为河湖水系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改善5个方面。 近期,闵行的重点任务包括河湖水系治理:将综合整治河道65条段,水系沟通39条段,生态修复121条段,优化浦江镇、浦锦街道水资源调度模式,新建改建泵闸,提升区域水动力。 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是生态改造雨水排放口,采用智能分流井+蓄水池、海绵化改造等措施截流初期雨水;小区雨污水改造、管网改造修复等整治雨污合流;建设人工生态沟、湿地塘、尾水处理湿地等进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 水土保持主要是河湖水系的水保工程、以及生产建设项目的水保监管。生态修复包括新增绿地、绿道、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人居环境改善主要是加强农污治理站点的监督养护和生活垃圾治理的精细化管理,打造都市乡村风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不久前,按照《2021年度闵行区春季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华漕镇联合市、区相关单位于赵家村严家湾、姚墩港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本地鲫鱼2000公斤、鲢鳙鱼2000公斤、黄颡鱼1.5万尾,旨在进一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今年“中国水周”期间,华漕镇将围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创造高品质生活”宣传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在诸翟关帝庙广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展板宣传,设摊发放宣传资料;与青浦区党建联建单位(徐泾所、华新所)开展党员志愿巡河护河活动,组织各涉河居村河长、河道干部及志愿者开展清洁河道“大扫除”活动;邀请区水务执法支队开展《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专题培训,提升镇水务站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组织镇相关职能部门、各居村利用宣传电子屏、出专题板报等形式,开展节水、爱水、护水、管水宣传等等,进一步营造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良好氛围。 城得水而兴,水因城而活。水治理好了,城市才能健康发展,相信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前湾地区定能建成以水为脉的生态城市、因水成景的个性化城市、向水而居的健康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