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烨 我在培训班外的咖啡馆等娃放学的时候,看到同样等待中的男孩捧着手机,手指飞舞,在方寸大小的屏幕上操纵着一个小人儿,书写着他的英雄梦;隔壁桌的女孩兴致勃勃地将面孔对准镜头,通过一款滤镜的识别后,变成林间精灵的模样;就连上了年纪的长辈都知道在支付宝里种树,千里之外的沙漠戈壁上便会被种上一颗真正的树苗,进而乐此不疲地给虚拟树浇水、施肥……现实穿插虚拟,虚拟照进现实,正是此刻生活的真实缩影。 我在飞机上敲下这篇手记,虽然因为太久没有飞,常旅卡已经降级了,但心情还是很雀跃。我们都渴望在短暂的旅行中摆脱焦虑,获得一种陌生的新鲜感、愉悦感和欢畅感,可是在模式化的旅行中,很难获得精神上的充盈。 如今的旅行,很大一部分被观光业垄断。它让更多的人可以走出家门,同时使旅行这件事变得匆忙、慌张、不知所谓。经常能在景区看到,乌泱泱一群人走下大巴车,匆匆拍照,十几分钟后迅速集合,奔赴下一个打卡点。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眼光看世界。所以即便我在工作,但换了一个场景,还是会有新鲜感。或许,人们之所以热爱旅行,是因为不满足于沉闷、无聊、重复的生活,渴望通过出走,将我们从庸碌的生活中解救出来。从这个角度说,旅行中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离开这个动作。 而且从我个人经验看,往往即便出发前做了详细的攻略,但最终发现最美的景色都出现在行程计划之外。美,多少也要包含一点偶尔。尊重这种偶然性,生活中会出现更多预期之外的美。 当然,有我这种喜欢定期出行的旅行爱好者,也总有些不想“浪”的后浪……缱绻于人山人海,还是去跨越山河大海,生活其实给了我们无限多可能的选择。尤其在有了虚拟世界以后,告别、过客、重逢……生活早已不是必须在物理意义的空间中不停辗转,而是在心灵层面上经历山水。 每天定时通过手机追剧的群体越来越多,在各种虚拟的角色中,有古装剑客、未来战士、穿越千年的精灵……但我们还是会圈粉美剧里貌不出众、不会调情、抽烟喝酒、偶尔焦虑年龄、纠结脂肪团、计算卡路里的傻大姐。这些尴尬和缺陷让我们放下包袱,接受不想微笑、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生活并时时快乐。毕竟,具体的爱很累,是工作,是水电费,是菜市场,是早起,是晚归,是房贷,是一声细细的叹息,是克制,是自律,是保持健康,是镇定,是学会放松。 所以,不管你偏爱物理世界还是虚拟空间,生活都是一面做加法,一面做减法。生活中的内容太多,我们不能兼顾所有。钱交了房子首付,就不能日日享用大餐;时间给了工作,就不能时时陪伴家人。我们只能选择把有限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自己最重视的事情上。祝你找到自己的选择,并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