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建党百年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从“违建”到“最美庭院”

王泥浜村蜕变的背后有一群“设计师”

□记者 刘皓

基层处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华漕镇王泥浜村,有一群“最美庭院”助手,他们在致力于协助村民创建“最美庭院”这件小事、实事上默默奉献,助推着美丽乡村建设。

从“违建”到“最美庭院”

走进华漕镇王泥浜村村委会主任朱龙兴家,只见幽静的庭院里种植了各式花卉和树木,再加上别致的亭台、鱼缸和太阳能小夜灯,俨然一处美丽的小公园。朱龙兴正是自家庭院的“设计师”,作为王泥浜村“最美庭院”助手之一,朱龙兴和家人响应“最美庭院”创建号召,将自家庭院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光是我家,村里家家户户都积极行动起来,随便走进一家庭院,就是一处风景。”朱龙兴说。

正如朱龙兴所介绍的那样,走在王泥浜村,一座座漂亮的庭院格外醒目,为美丽乡村图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谁能想到几年前,这些地方还是一处处违建?

王泥浜村现有村民150余户,由于历史原因,村里三分之二的人家都存在“违建”。2016年开始,乘着“五违四必”综合整治的东风,王泥浜村村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绿化、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然而,村宅环境光有外在美是不够的,每户民宅的“内在美”——庭院也至关重要。为了事半功倍地巩固“美丽乡村”成果,真正让村宅“生态宜居”,2019年,王泥浜村以“最美庭院”创建为发力点,启动了红线内拆违和“最美庭院”创建工作。鼓励村民在红线内违建拆除后,按照自己的喜好打造自家庭院。

但庭院打造也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一部分村民对于如何打造“最美庭院”没有方向。“最美庭院”创建之初,一支“最美庭院”助手志愿服务队成立起来,由朱龙兴担任组长,对村民打造“最美庭院”进行监督和指导。

“最美庭院”助手一方面带头拆违,打造亮点样板,带动其他村民创建“最美庭院”。“最美庭院”助手、村民张国荣购买了各色花草和一只鹦鹉养在自家庭院里,打造了一个有花有鸟的生机花园。闲暇时打理打理花草,并拍摄抖音记录生活,引来不少村民点赞。朱龙兴闲暇时喜欢到网上冲浪,研究庭院的设计布置,看到适合本村村民的设计方案,就拿过来做参考。

两年多下来,“最美庭院”助手们个个都成为了半个“设计师”。

一庭一风景

花园、果园、菜园,王泥浜村的“小三园”一个个建起来,一庭一风景,美不胜收。“2016年以后,我们的村容村貌真是一年一个样。”“最美庭院”助手乔金佳说。

走进村民金建华家中,一个菜园式的“最美庭院”映入眼帘。长方形的小菜园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种上了生菜、黄瓜、茄子、辣椒、莴笋、土豆等蔬菜,绿油油一片,煞是好看。菜园边上围了小花坛,种上黄杨树、茶花、月季等花草树木。

隔壁金建荣家中则是一个花园式的“最美庭院”。月季花、栀子花、桂花树、红枫等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安装了一个篮球架,方便10岁的孙女锻炼身体。

村民朱顺康家中的庭院,郁郁葱葱的蔷薇爬满一面墙,朱顺康指着一个个花苞,欣喜地说:待到五六月份盛开期,满院子的蔷薇花引来不少蜜蜂、蝴蝶,在村民生活逐渐城市化的今天,最美庭院让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得以留存。

村民朱由民家的庭院则摆满了300多盆多肉植物。“以前违章建筑没有拆除的时候,家里没办法养这么多,现在有地方了,就放开养,养个过瘾。”

比学赶超,争创“最美庭院”

“最美庭院”不仅让村容旧貌换新颜,更焕发了村民对新生活,对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向往。

为了让村民积极参与到“最美庭院”创建中,集合镇“最美庭院”评选工作,王泥浜村镇鼓励村民“升级”自己庭院,达到三星标准将获得更多奖励。“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你看看我家,我看看你家,欣赏不同风情的庭院。平时大家相互取经、交流养花之道,在比学赶超中创建更加美丽的风景。”朱兴龙说,“因为创建最美庭院,老百姓之间的互动更多了,感情在交流中更深了。”

2019年——2020年,王泥浜村创建了60个最美庭院;2021年目标是新创建30个,总体数量达到90个。

2019年,王泥浜村被评为闵行区最美乡村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上海最美乡村示范村。在协助村民创建“最美庭院”的过程中,王泥浜村“最美庭院”助手们也收获了“为群众办实事”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华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