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小记者;大视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精神代代传

日前,华漕·上闵外教育联盟小记者团精品新闻课堂开课啦!课堂上,小记者们跟着报社资深记者了解了当前媒体的发展现状、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学习了如何拍摄、处理新闻图片。课堂外,小记者们则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背景,运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独特、有温度的“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初心不改跟党走 领巾飞扬新征程

作者 黄嘉懿(纪王学校 六年级)

日前,纪王学校学生以热情激昂的歌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最真切的祝福。各个参赛队演唱的歌曲多样,各具匠心,或铿锵、或激昂、或悠长,让我们来看看纪王学子的精神风貌与炙热的爱国之心吧。

看,八(4)班矫健的身姿出现在了舞台上,一首《时代号子》成功点燃了全场寂静的气氛,明亮的旋律,不断跳动的音符,激昂的歌声,活脱脱的青年的热血形象油然而生,这样亮眼的表现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勇夺一等奖。

六(1)班唱起了《少年》,带动全场气氛,从六(1)班班主任口中得知,这首歌是上届毕业班的曲目。歌曲讲述了从1921——2021中国的巨大变化,最后,全场一起随着红旗摇摆起手来,音乐停止,掌声雷动!

再看看六(3)班,六年级因为人多,所以普遍声音要比其他年级浑厚。这次我是领唱,我有些紧张,手里的话筒浸满了汗水,声音似乎都有些颤抖,可是我想起我代表了我班的形象,紧张感稍纵即逝,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表演。

再来看一下小学低年级组和小学高年级组的表现吧,他们的童声余音绕梁,他们胸前的红领巾更加明亮,在他们的心中,一颗红星正油然而生。

红色的旋律带领着我们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不断前进,红色经典永不落幕……

我的爷爷

作者 李知凡(上闵外 七年级)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炽热的大地上,积攒着无数共产党人的血与泪,他们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我的爷爷李养民,出生于1936年,已有50多年的党龄。他是一名司法警察,负责监狱的管理工作。他有一个小爱好,就是在笔记本上摘抄红色文章。爷爷有一句话写在笔记本封面,而且总挂在嘴边:“一思尚存,此志不懈”。爷爷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获得了“先进工作者”“模范警察”等荣誉称号。他默默坚守自己的忠诚与热情,于平凡中坚守责任,于平凡中坚守初心。

如今他早已退休,每天读书看报看新闻,过着平淡的日子,但他依然关心着祖国的点点滴滴。有次我回家探望,拿起爷爷的笔记本,问他为什么要摘抄记录这些新闻和语录?爷爷说一边翻看一边说:我是为了记录生活的变迁、国家的变化,你看我们的祖国如今多么繁荣和强盛,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中国。说着他把那泛着光芒、代表着忠诚的警察徽章亮给我看。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枚徽章,但在爷爷眼里,那是他心中的锦绣山河。

岁月沧桑,他的身形已然弯曲,迎着夕阳,我看到爷爷的背影伟岸如山。

选择

作者 郭子钰(上闵外 七年级)

最近我观看了“五四”微电影《重逢》,影片讲述了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烈士——肖思远的故事。

影片开头,肖思远家人在一起吃饭,他们瞒着思远最亲近的奶奶思远牺牲的消息。直到奶奶辗转找到思远的女友小楠,才知道了一切,那件终是没有送出的红棉袄,是奶奶最后的留念。

24岁的肖思远,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他曾说:“我想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他对小楠的爱永远地留在了加勒万河谷。

人在危难时刻总会回想起种种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在奋不顾身冲回去的那一刹那,肖思远的脑海里或许闪现了奶奶、小楠的身影。他也许有犹豫,但最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去救人,在最爱的人与战友,在家和国之间,他奔向了后者,这个选择中满含对家人的歉意,但没有后悔。

他走了,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对女孩的思恋、对祖国的热爱。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多少次战争,多少次选择。一代又一代人穿过枪林弹雨,留下永恒的背影。

曾阅读到一篇文章“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无数先辈献身其中,他们都一样,在家和国之间,选择了国。这是人生的选择,这是伟大的选择。职责在身,他们逆向而行。正是这一次次艰难的选择,有了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今天的和平,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的生命换来的。

中印边境冲突掀开了一层纱布,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哪来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罢了”。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但是每次面对不可能的可能,他们从未放弃,也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坚守,才有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富强。

在微电影的最后提问——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

回首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年轻的身影奔赴武汉。难道他们不害怕吗?他们和我们一样,生而为人,面对生死总是会恐惧,但同样面对国家安危,人民安危,他们不计生死,选择前往一线。

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烈士,最小的陈祥榕才19岁,他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多么深情的话,这也正是他的选择。

所以,答案不言而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畏生死,以血肉之躯,守护住了万里河山。他们的选择隔空回响。

“五四”宣传片《后浪》中有一句话是“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从民族危亡时,到中国共产党萌芽时,再到新中国成立,青年从未辜负任何一个时代。他们有的踏着前人走过的路;抑或者开辟出新的道路,但无论哪种,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我们,“后浪”,不乏血性,同样,选择奋斗拼搏。

歌声里的祝福

作者 龚晓萱(华漕学校 六年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华漕学子用歌声歌颂亲爱的共产党,歌颂伟大的祖国母亲,歌唱幸福美好的生活。华漕学校六年级的同学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终于经过老师们辛苦指导同学们热情排练,等来了比赛的日子。

一首《卢沟谣》开场,让所有同学想起了卢沟桥上卢沟晓月照大川的美景和抗日战争的开端;第二首《游击队之歌》四班同学拿着“长枪短炮”在台上舞动,不禁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当时战争的残酷;还有一首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让所有人热血沸腾,回忆起共产党当时就像一颗天上的明星指引着全国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不断为人民服务的模样。

就这样在一曲曲高亢低回的歌曲中,六年级所有学生结束了一场爱国主题活动,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在红色经典步道上行走

作者 楚海辰(诸翟学校 六年级)

今年端午节,我去走了一次上海市首条红色经典步道。这条步道以市政道路为纽带,地面铺设了一块块圆形铜质标志的引导砖和人行指路牌,将中国共产党一大纪念馆周边的红色景点串联在一起,服务上海市的红色旅游。

红色经典步道全长约7公里,串联了14处红色景点。中共一大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都能踏着引导砖一一寻访。红色经典步道的建成,丰富了游客徒步打卡的体验,将各个红色景点串联成一个整体展览的露天博物馆。

踏着步道前行,步入一大会址,了解党的发展历程。这个端午节假期,有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参观学习。中国共产党在那样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反动的统治者与侵略者,不怕牺牲,不屈不挠,为人民着想,心中的信念驱使着他们坚持斗争,努力寻找着改变中国命运的航向,我们现在的和平美好生活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人民服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奏响《世纪辉煌》

作者 朱一帆(纪王学校 七年级)

5月28日,纪王学校瓷乐队参加了上闵外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汇演,我也是其中的一名队员,我们通过瓷乐合奏,演奏了《世纪辉煌》。在四个乐章中,我们演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不同阶段,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

首先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乐章节奏缓慢,开头敲响的世纪钟声,代表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完成救国大业。

接着在由此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是第二乐章,节奏较快,气势雄伟壮观,旋律欢快,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改革,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进。然后接下来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后是一直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两个乐章节奏很快,同时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寓意中国正在走向富强的道路。在这部《世纪辉煌》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演奏者,在悠扬的旋律之中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了解,同时也被我们瓷乐队能默契配合,演奏出优美的乐曲所震撼,这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红船精神,只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地奋斗,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华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