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乱停放,人行道缩水大半,甚至还占用盲道,该如何破解“顽疾”?虹桥商务区正在试点地下地上空间联动机制,将市民的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引导停到周边商务楼宇的地下空间。 商务楼宇的地下空间够停放吗?虹桥天地非机动车库内的自行车和电瓶车几乎停满了九成多,有些车辆已经停到了线外区域,现场混放严重。而在一旁的慧天地大楼内,地下非机动车库虽然分开标识了“自行车停放区”,“电瓶车、助动车停放区”,但在“自行车停放区”仍可看到停放了两三辆电瓶车。“只要有一辆乱停,后面马上就跟风乱停。”大楼工作人员说道。 针对这一情况,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提出要归类停放,自行车和电动车停放要分开,规章制度要上墙,划线要调整,争取能够再增加30%的停车容量。 为了让进口博览会周边的环境更加整洁,从8月20日起,虹桥商务区的苏虹路、绍虹路、舟虹路、申长路(锡虹路—建虹路)、申虹路(锡虹路—甬虹路),所有非机动车试点引导停到周边商务楼宇的地下空间或建虹路、扬虹路地面停车棚内。这些区域的马路两头,都已摆放上了“非机动车、助动车禁止停放违者搬离”的标牌,除了一些灯杆、指示牌,路上的非机动车难觅踪影。 达到如今这样的效果,开始时每天要投入70名管理人员来劝阻和整治。新虹桥街道城市综合管理网格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管委会整治工作要求,8月5日开始在相关路口、商务楼宇发放3000多份告知单。从8月20日起,早上6点到晚上12点,网格员和第三方聘请的停车管理公司人员一起驻点巡守,乱停一辆劝阻一辆,劝阻无效或者当事人不在现场的乱停车辆,则被清运搬离,并通知车主到指定点取回。 此外,网格化中心还与每幢商务楼的物业签订“门责制”,红线范围外3—6米区域,业主也要把非机动车管起来,引导车主将车辆停放到最近的指定点。外卖、快递临时车辆也需停放在规定范围。对于共享单车,已约谈相关企业,只有用上了卫星、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或者加派人员现场管理单车,才允许在地面指定区域停放。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正在细化相关停车标准、措施,“我们还将探索推出些智慧化手段,比如禁停标牌上能否做电子二维码,一扫市民就知道哪里是最近的停车点,还有多少剩位之类,让管理更加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