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文明实践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剪纸 ”

剪出抗疫工作者的模样

近日,一组抗疫主题的剪纸作品亮相爱博一村宣传栏。作品中的人物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消毒人员。细看可以发现,连细小的雾滴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呈现。这组剪纸的作者是新虹的“剪纸  ”朱兰钧。

年初一剪出第一幅抗疫作品

“除夕夜,我关注到上海首批医疗队出征武汉的信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他们却与家人告别,冲上前线,这很让我感动,我想我是不是也能发挥我的专长,用剪纸为一线的勇士加油鼓劲。”当家人在看春晚的时候,朱阿姨就一直在脑海中构思,要剪什么、怎么剪……

大年初一,朱阿姨早早起来,开始在报刊、网络等各种渠道上搜集素材,照着医疗队队员的模样的设计图样,剪出了第一幅作品。退休后,朱兰钧爱上了剪纸,一拿上剪刀,她就没停下来。她在社区学校、爱博一村和敬老院都设立了剪纸班。近十年来,朱阿姨创作出不少紧跟时代的作品,作品亮相社区各类宣传活动,受到大家欢迎。

给一线的侄子布置特殊任务

在陆续创作了几幅抗疫主题作品后,朱阿姨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反映身边的抗疫情况。她想到了在消杀一线的侄子:“侄子爱好摄影,他的照片经常被我当成素材。这次他正好承担消杀任务,我让他在工作之余帮我拍一些消毒人员工作时的场面。”想到身边现成的抗疫素材,朱阿姨兴奋不已,赶紧找来侄子布置这个“特殊任务”。

侄子拍下一组照片后,朱阿姨推掉所有的事情,马上开工。“一个月里,我基本上没出过家门。每天吃好早饭就在房间里创作,一直要到天黑才放下剪刀,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

朱阿姨有将近十年的剪纸经验,按照平常的速度,一天剪一幅作品是没问题的。可面对这组作品,她格外用心,还请了女儿、孙女来当“参谋”。“孙女从小就喜欢看我剪纸,现在她总会给我出主意,一幅作品剪完后,哪里不整齐,哪些细节不生动,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眼睛酸了,就看看窗外”

“我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这组作品里面消毒喷雾是最难剪的。我剪的时候要眯着眼睛看,而且动作不敢太大。但还是有剪坏的时候,没办法,只能重来。”有时候眼睛酸了,朱兰钧就看看窗外的绿树,缓解下疲劳,然后又埋头创作。

每幅剪纸上的字都很清秀,原来这是出自老伴的手笔。“老伴是社区防疫志愿者,知道我要剪一组抗疫作品后很支持,他懂点书法,便为每一幅剪纸都题了字。”

作品完成,朱阿姨就把作品送到居委,爱博一村的书记看后说:“马上张贴在宣传栏上”。之后,朱阿姨还为一村21号特色楼道剪了抗疫作品。该楼道将剪纸等传统文化作为特色招牌,每隔两个月就会“上新”一期作品。朱阿姨说:“这些剪纸张贴在宣传栏和楼道里,不仅能让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让大家了解街道的防疫工作。”

刚剪完抗疫主题作品,朱阿姨马上就投入到下一个主题的创作中。“我一定要抓紧时间,赶在看不清东西前,多留下些作品。”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