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新虹街道正式挂牌成立。新虹地处上海的“西大门”,毗邻国家会展中心,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的重要区域,也是进博会的主要保障区域。 十年前,新虹因虹桥枢纽、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而生;十年后,新虹蜕变成名企云集,备受瞩目的新兴社区。 近年来,党工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扛起“护航进博”的使命担当,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对标“三个国际”战略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国际定位、彰显开放优势、提升枢纽功能,带领街道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务实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荣获上海市进博先锋行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比学赶超,砥砺奋进 在城市崛起与变迁中留下“新虹足迹” 为适应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社会事务属地管理需要,街道于2010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十年间,街道历经了农村变城市、农业变商务、农民变市民的过程,走过了大动迁、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成为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和生动案例。目前,新虹街道党工委下属有218家党(总)支部,党员4596人,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9.26平方公里,实有人口7.7万,户籍人口3.2万。 一路走来,党工委始终把党建引领摆在首位、贯穿始终,敢比拼、善学习、赶上去、求超越,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商居共融的发展路径。无论是从居民社区到虹桥商务区,从社区治理到服务企业,还是从“五违四必”整治到“美丽家园”建设,党工委始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最终形成了以尊重历史、逐步治理、对标一流、多元融合的“新虹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虹的区位优势逐步凸显,精细管理和优质服务吸引了罗氏、壳牌等百强企业落户。 在中央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党工委再次抓住发展机遇,确立“服务三个‘国际’、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服务进博”的主线,着力打造“开放枢纽会客厅、融合发展试验田、社会治理样板间、虹桥服务品牌集”。如今的新虹,已从“上海的新虹”蝶变成了“国际的新虹”。 务实笃行,践行初心 在服务保障进博中铸就“新虹铁军” 新虹街道是距离进博会最近的街道,连续三年的进博会,是对党工委领导力的一次次检验。街道党工委班子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争创“担当作为”好班子、好干部,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让讲担当、重担当、乐担当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尤其是首届进博会,保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但在短短半年内,党工委完成了60项主责工程、128个配合工程的协调任务,4个重点进出路段、11条支路沿线环境整治、3个动迁区域环境整治和复绿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道路“席地而坐”、河道“清澈见底”、绿化“移步换景”。 三年间,党工委充分依托区域化党建这根纽带,联动虹桥火车站、地铁虹桥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新丹商旅以及地产虹桥等区域单位党组织,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至国家会展中心的地下通道为主轴线,设置3个党群先锋服务站,提供8大项服务,205批次基层党组织、1900多名党员参与服务站岗,服务14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对进博先锋服务线进行了报道。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投身进博保障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1606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展会期间,设置171个值岗点位、35个小区巡防点位,每天有396人参与警卫线路和相关水域站岗,198人参与社区平安志愿者巡防,261名机关工作人员分在重要公交站点上轮流值守。 在进博这项重大任务“试金石”的锤炼下,党工委铸就了一支敢打胜仗、能打胜仗的先锋突击队,守住了进博服务保障的重要战场。也正是有了这支先锋突击队,在抗疫阻击战中,能在全市率先建立由居村干部、社区民警和医务人员组队的“三人小组”队伍,率先组队守护虹桥枢纽,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守住了虹桥枢纽的大门。 追求卓越,不断超越 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提供“新虹方案” 按照总书记“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的要求,党工委始终把城市治理作为重要任务,敢于打破常规,走出新路径。 借助上海数字化城市转型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致力于“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在全市率先试点“一网统管”,探索网格化党建,将“社区治理”“企业服务”“街面治理”融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网格智能化管理、应急可视化指挥、案件精细化分析。 “一网统管”试点以来,网格巡查主动上报案件21573件,同比增长3.7%,新增平台自动发现案件2112件,群众投诉案件的先行联系率达到97.7%,诉求解决率达到92.13%,按时办结率达到99.6%,群众满意率达到87.5%,同比上升12.78%。 在大步探索“一网统管”的同时,围绕“一网通办”,党工委不断加强民生企业服务保障,推动“两网”有机融合。立足区域楼宇多、“两新”组织多的特性,在全市首创建立5大楼宇工作站,打造“党群+”的多功能服务阵地,在每个阵地加载“一企一档、咨询代办、网格巡查、矛盾预警、党群服务”5大功能,将治理与服务有机叠加。2020年,5个服务站化解劳动纠纷等矛盾578起,代办二次装修、工商税务等审批事项3082项。 在此基础上,围绕5大站点,科学布点“欣虹空间”“欣虹V空间”“欣虹共享+”功能空间,开发“音乐党课”“小虹帽”“社区发展基金会”等工作品牌,让党旗牢牢插在经济最活跃的地方。近年来,导入和孵化“两新”组织62家,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扩容到72家。 编后语 十年来,新虹街道坚持“服务虹桥商务区、服务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服务社区百姓”的初心不改,从上海近郊一块村宅错落的土地起步,顺利完成三届进博会保障,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实现各项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高,民生保障稳步提升,社会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居民安全感、满意度、获得感持续增强。当前,在“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历史机遇期,新虹街道将站在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再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