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田野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儿孙”是道终身考题

□文 陈月芹(双流居民区)

去冬清晨,一位磨刀师傅在小区门口摆摊。天冷时早,无人问津,冻得不时跺脚。我找来刀剪。他笑逐颜开,聊起家常:安徽人士,七十有五。抱了孙女,还想男丁,承诺二胎不论男女,费用家务全包。未料儿媳二胎生俩。三年不到,老本贴完。留老伴坚守“岗位”,只身闯荡上海。省吃俭用,凑满五百即寄儿养孙。问其何时歇歇?“爬不动时。”憨厚笑答。见他手上多处皲裂,心中不忍。享福年纪,还在养育儿孙,不遗余力,无怨无悔。

上海电台《法眼看天下》栏目曾讨论一个案例。苏州某村一位老父亲杀子后自首。其子赌博成性,离婚两次。老父母既要代养两个孩子,还要借钱替其还债。已还200多万,又筑百万债台。老人百思无法,出此下策。事后,百余村民联名上书为其求情保命。近日又有报道。山东籍李大妈为女儿带外甥。大宝上幼儿园后,又添二宝。三年带两孩,压力过大,患了中度抑郁症。

类似案例常有听闻。这些老人可怜可悲乎?这些儿孙可叹可恼乎? 亲情,是天性,也带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烙印。中国崇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长辈与儿孙间终身相联,“剪不断,理还乱”。古往今来,有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的感人故事,有背父上学,携母出嫁的孝悌事例,也有可狠可恶的逆子逆孙案例。在中国父母心中,儿孙是上辈生命之延续,家族兴旺之根本。自孕育儿女之日起,便心甘情愿地经历着体力、精力、毅力、意志和智慧各种考验。儿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上学,怕输在起跑线上,到处补课培训学艺术。长大,代相亲买房,助其成家。有了第三代,当起全职义工。有病,倾其所有求医问药,恨不能以命换命。出国,花掉所有积蓄,甘当陪读生和候鸟,在国际航班上往返穿梭。飞不动了,日日视频,天天念叨。有人卖掉国内房产投奔独生女儿,却被“洋女婿”通牒“在我下班到家前必须离开”。黯然回国,身心重创。漫漫人生路,多少父母为儿孙操劳一生,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终身考试,无人豁免。考时长,考题难,结局难测。喜剧、闹剧、悲剧、惨剧应有尽有。考题多变,有反抗期、青春期、恋爱期,学业、就业、婚姻和疾病各种难题,还有婚变抑或第三者掺和等附加题。错综复杂,纷争难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事与愿违。纨绔子弟、遗弃多病父母、为夺家产逼死父母的,大有人在。因此,有人诘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人警示“富不过三代”;有人劝慰“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有人感叹 “可怜天下父母心”。 难道无人胜出?非也!中华传统中有典型,有教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教子书,句句精华,字字珠玑。

曾氏为例,人才辈出。儿辈有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古算学权威曾纪鸿。孙辈有诗人曾广钧。曾孙辈有学者和教育家曾昭抡、曾昭璚和曾约农。曾公成功之处在于期望值不高,“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倡导学习,“读书可变化气质”;倡导自律,“享名太盛必多缺憾,聪明太过常鲜福泽,顺境太久必生波灾”;倡导良好家风,“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与曾公相比,反面教员不少。《以人民的名义》剧中副国级干部赵立春,不仅自己犯罪,被判无期徒刑。还怂恿儿子贪赃枉法,串通黑社会杀人,被判死刑。家破人亡,贻害社会。终身赴考,终身受益。儿孙为镜,榜样在前。修身养性,以身作则。不包办,不攀比,不溺爱,不姑息。家庭和谐,儿孙孝顺,健康平安,人生完美矣。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