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一村小区是1997建造的老式公房小区,建成至今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建构、小区硬件设施趋于老化,小区停车难、大树扰民等社区管理难题逐日显现。近年来,绿一居民区党总支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坚持“四百精神”,以“进万家”大走访为契机,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在2018年初春连战告捷,着手为百姓办了两桩“心头事”。 “弱冠大树”让出“一米阳光” 由于房屋规划,绿园一村小区的楼栋间隔狭小,这些年来已被香樟树填得满满当当。树木经过二十年的生长,就连四楼居民家的“一米阳光”也被遮挡。不少大树离门禁或阳台仅一米之遥,粗大的根系裸露,偌大的树冠被风一吹,摇摇欲坠险象环生,更有居民家的遮雨篷曾被树枝削落,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居民区党总支将这项家门口工程列为今年的首件实事,当即召开“四位一体”会议,联合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成立工作组制定方案。 一切从群众中来,居民区党总支从民意调查入手,普遍走访了小区的高楼层居民,他们对“大树扰民”意见不小,但也希望解决问题的同时能把“绿”留住。为此,工作组多次召开例会,认真商榷,最终决定请专业的绿化工程队来修剪所有树木。大家达成共识,这项工程的开展既要保证树木存活又要考虑施工耗时,避免因修剪时间过长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与出行。同时,居民区牵头召开楼组长、党员、平安志愿者以及居民骨干动员会议,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弘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尽管有些居民表示不甚理解,但经过党组织的不懈努力,绝大多数居民都表示接受与支持。 今年春节来临前,绿一居民区就借助电子屏和移动海报将修剪大树的事宜向全体居民广而告之。一切准备就绪,3月3日,下着蒙蒙细雨,大树修剪工程拉开序幕,一边是工程队如约而至,动工修剪树木,另一边则是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带领全体社工、业委会和物业工作人员以及平安志愿者,一大早就冒雨在现场值守。他们指挥车辆安全停放,指导过往居民行走避让,告诫并提醒居民关好门窗,提醒施工人员保护小区内公共设施,帮忙及时清理道路。 这以后,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两委班子接连三个周末不曾休息,始终坚持在现场与工程队同步开展工作。对于少数居民的不理解,他们还特地去隔壁小区拍摄两年前修剪过的香樟树如今华盖如伞的照片,向居民宣传香樟树萌芽力强、耐修剪的生长习性,鼓励居民心往一处想。经过连续3周共计6天的努力,“弱冠大树”终于让出了“一米阳光”。 “老梗阻”变“新通畅” 绿园一村小区三面临街,一面依水而建。临街所有商铺均与小区居民共用一条污水管道,加上小区内的26个化粪池常年被日益增加的车辆停放掩盖。这让排班作业的环卫车难以及时彻底清理,经年累月,95%以上的化粪池严重干结而失去应有的功能。这条仅有的污水管道早已不堪重负,导致小区内五楼以下居民家的下水管道普遍出现反溢现象,遇上雨季就更加苦不堪言。 “增设污水管道”的意见就这样被提上日程,居民区党总支积极争取支持,与多方讨论协商,并主动向共建单位西联环卫寻求专业技术支持。西联环卫负责人闻讯后来到小区,听取情况后,认为改造污水管道的当务之急是先要将化粪池清理干净,并决定尽一己之力帮助居民解决困难。3月22日,西联环卫的党政负责人亲自带领10余名党员志愿者来到小区,开启了为期15天的清理化粪池义务服务。按照居民区提供的小区示意图和化粪池位置平面图,作业人员全力投入工作。居民区未雨绸缪,事先就协调物业公司安排好当天作业所涉及的周边车辆,并全程陪同作业。这让工作在一线的党员志愿者们工作更高效,措施更精准。据悉,清理作业还将持续一周,这为随后即将开展的“增设污水管道”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乘着“大调研”的东风,居民区党组织主动作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三建融合”,实现资源与需求有效对接,解决群众需求、为民办实事、解难事,逐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使百姓的获得感真正看得见。 (新泾镇大调研办、绿一居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