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福春(南洋新都居民区) 富康姓张,早年朋友送他一外号,张猫。富康小时候经常躲在家中与猫为伴,那种孤独、痛苦是无法想象的。好在家中有藏书,他又喜欢画画,尤其是初中时一位学长送了他一本中国近代画猫专家曹克家所著的《怎样画猫》,使得他的日子不再枯燥乏味。猫温顺可爱,在富康郁郁寡欢时给了他许多温暖,是猫陪伴了他孤寂的少年时期,也是猫伴随他步入艺术的殿堂。 富康画猫有自己一套独到技法,以绢本作画为例,即一勾轮廓,二铺上一层薄粉,三勾画眼鼻嘴,四视猫的毛色,蘸毫 (狼毫笔)“梳”花纹及阴影部分,五逐层复加,六用白粉光亮毛色,七用清水通“梳”一遍,八用小狼毫刻画阴影细节处,九用白粉增强光泽,而后撇胡须、配景。富康真正在画坛崭露头角,是插队云南之后。他是老三届毕业生,在云南元江大山里战天斗地多年。南国秀美的山川河流,古村朴实的民俗风情深深吸引了他,白天地里劳作,晚上点起煤油灯苦练笔墨基本功。就是在农忙季节,整个身子散了架似的疲惫不堪,他也从未间断。在被选入当地文工团后,他更是速写簿不离手,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描绘、记录少数民族的生活风情。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自1980年代中期起,富康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赛展,每次都载誉而归,其作品《高山流水》和《欢乐的苦扎扎》分别获得1988年“全国书画新秀作品大赛”、“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优秀奖。部分作品也被 《中国国画百人佳作选》等数十本画集收录出版,简历被《中国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等收录,1993年他还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及美、英、日等海内外机构授予“优秀书画家”称号。同年他被中国文联、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展组委、评委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但富康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清楚艺无止境,在云南时他常常书信请教恩师蒋风白,每次回上海更是挤出时间前往苏州上门聆听教诲。先生为他讲艺术、讲做人,他因而更多地了解了潘天寿、刘海粟这样的大师风范,受益颇多。 富康画猫堪为一绝,他的“猫”师古而不拘囿,创新又不脱“俗”。富康的山水、花鸟、人物同样令人惊艳,工笔细致入微,纤毫毕现;写意气韵生动,形神俱佳。富康还善于“点睛”,就说他的 《长征路上处处家》吧,早在上世纪 80年代,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举办了一个作品研讨会,有一位画家作了一幅长征题材的画《红军长征过彝家》,表达的是红军和彝族老百姓亲如家人的场景,很切题。但富康觉得立意还可升华,心里便萌发了以后有机会也要画一幅长征题材画作的想法。2005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富康参加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书画展,他第一时间想起了那幅画。一番酝酿、构思,最终他选择了两个彝族妇女来进行创作,题名《长征路上处处家》。这一落款无疑画龙点睛,使得作品更具内涵,展览后即被中央电视台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