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熙觉(天山星城) 每次拿起一块厚实的崇明糕,尽管隔着一层塑料薄膜,仍可清晰地看到镶嵌在糕点里的红枣、核桃仁、猪油块。用鼻子闻一闻,总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生活在崇明的日子。喝上一口崇明老白酒,总有说不尽的乡间趣事。 崇明是我的家乡。儿时每逢过年,父母总要带着我往乡下跑。返回途中遇到大雾,轮船要在长江口抛锚、停航老半天。父母没有半丝怨言,默默想着心事。反倒是我有些坐不住了,打开乡下亲戚送的农副产品,看看老母鸡睡着了没有,大青鱼是否活蹦乱跳,还有那切成一长条一大块的崇明糕。 每逢过年,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崇明岛上家家户户都自己动手,用五谷杂粮蒸糕,取节节高(糕)之意。小小灶屋里挤满了祖孙三代。由于乡下天气冷,所以小孩都端个板凳坐在灶口。看着不时窜出的火苗,闻着越来越香的崇明糕味,大人怎么也赶不走这些小馋鬼。 如今崇明糕已变成流水线生产,一改过去厚、重的特征,口味也被越来越多“外乡人”接受。但要我说,还是自家灶头烧柴蒸出来的崇明糕更美味。 崇明又一宝是老白酒,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酒曲使用崇明当地的八二曲种,喝上去清爽甘洌。我有次看到一老人吃力地拎着一桶老白酒上船,跟在后面的小辈想帮他一把,不料老人执意不让。边上有陌生人戏言,别人拎了会带走老白酒的香味的。 谈笑之间,透出一股淳朴的农家之情。老人嗜农家之酒,像抢自己小孙女一样一路呼和着这桶酒,为的是要用酒来化解自己多年的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