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西 4月开始,位于天山路双流路附近的天山污水处理厂停运,原先让居民们不满的异味明显减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平凡的样貌 不平凡的故事 20世纪初,上海受开埠通商影响变成了十里洋场。从外滩到南京路、延安东路的这一片区域也因此建造了大量具有各国风情的建筑,它们被用来居住、商用、娱乐、休闲。人的衣食住行使得这片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理所当然地变为难题。 于是,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成了公共租界工部局迫在眉睫的事情。西区污水处理厂因此于1926年诞生,其主建筑为污水泵房,建筑面积36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 作为早期的市政公共设施,这里曾采用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来解决城市污水问题,西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从千立方米到万立方米的跨越,为上海高速的城市发展尽了一份力。 1987年10月,西厂污水处理系统纳入新天山污水处理厂后,停止运转,于1994年4月正式报废。可以说,西区污水处理厂是个上海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污水处理厂 将转型用作雨水泵站 随着几十年的城市化过程,原先冷僻的厂区四周逐渐成为热闹繁华的商业地带和住宅区。污水处理厂飘出的难闻臭味引起周边居民的不满,饱受非议。 4月起,天山污水处理厂正式停运,不少居民都好奇污水厂的后续规划。小西在上海市水务局官方网站上看到,关于开展天山污水处理厂外接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方案中显示,天山污水处理厂停运后,功能调整后规划用作雨水泵站。今后将向初期雨水调蓄功能转型。 而原先相关污水已逐步切换到新建的虹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作为市级重大工程,虹桥污水处理厂位于长宁区和闵行区交界处,占地面积约11.5公顷,是苏州河畔第一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虹桥污水处理厂采用地下浅埋式建设形式,所有处理单元均布置在地下。上部的操作空间采用一体化厂房覆盖,厂房顶部覆土绿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