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上海市妇联《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动员,提高长宁区家庭成员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形成家庭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长宁家庭文明建设实际,长宁区于今年4月至9月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暨生活垃圾分类标兵户评选工作,新泾镇同期启动该项工作。 截止到5月底,新泾镇已评选出100户垃圾分类标兵户,即日起,《新泾社区晨报》将展示一些家庭代表的先进事迹,让垃圾分类巾帼行、娃娃行、家庭行成为新泾社区家庭新时尚。本期讲一讲垃圾分类中的巾帼力量。 金文美: 一个带头人 带动一个团队 “叮咚”!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门铃声响,门外响起了金文美响亮的声音:“王阿姨,明天早上8点搞楼道卫生哦!”金文美是新渔东路知雅苑小区一名普通的楼组长,也是知雅苑小区垃圾志愿者队伍的榜样、垃圾分类工作的标兵。 提起金文美,那可是知雅园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网红”阿姨。金文美第一眼给人的印象是言语不多,朴实无华。而当她谈起垃圾分类,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俨然是一个“专家”,“现在的居民对环保意识都提高了,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居民的整体意识都提高了很多。垃圾分类不仅分了四类,而且要求高,以前用过的纸巾是作为湿垃圾的,现在则属于干垃圾了,因为只有容易腐烂的才能算作湿垃圾;大的肉骨头之类的,因为坚硬,不易粉碎,也不能算作湿垃圾,要放在干垃圾桶内……”这些垃圾分类的知识从哪里来的?金文美说,一部分是一线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看居委宣传资料,或从电视上学来的。 金文美是知雅园小区垃圾分类的第一位志愿者。在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一个月里,金文美坚持每天早上7点值守在小区垃圾厢房门口,即使不是她志愿服务的工作时间,也主动关心垃圾分类的情况。她认真负责,看到有居民投放垃圾,就主动上前,亲自拆开垃圾袋,手把手地教小区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目前小区建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文美志愿者服务团队。文美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带头,在小区成立了“垃圾分类自治小组”。虽然成立初期自治小组只有8人,但是在金文美的号召下,渐渐有更多的居民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逐渐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坚持一次容易,始终坚持不易。每周四上午是小区所有楼组长的自发劳动日,在金文美的带动下,楼组长以及志愿者们对小区环境进行打扫,从楼道堆物到小区的卫生死角,一个地方都不放过。即使在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工作时间里,金文美也见缝插针带领志愿们清扫路面落叶。居民们看到小区的志愿者们如此辛劳,大家对垃圾分类工作更为配合了。金文美总说:“小区是我们大家的,需要通过每个人的维护,环境才能变好。” 董文博: 年过花甲仍葆奉献之心 每天清晨,一个身穿“垃圾分类”绿马甲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绿园九村的垃圾投放点。她就是董文博阿姨。董文博是一名社区志愿者,虽已过花甲之年,但她将社区的大小事务揽为己任,把每一件鸡毛蒜皮的邻里矛盾当作正事来解决。自从3月底小区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她又多了一个身份:仙霞西路715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长。 绿园九村属于老旧小区,共有27个楼道、306户居民,尽管深知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不容易,作为绿园九村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董文博带领志愿者服务队秉着全民志愿服务精神,督促居民有效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参与意识,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董文博不管是刮风下雨,每天早晨7点至10点、晚上18点至21点按时投入工作,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并仔细检查是否符合分类要求。刚开始,有的居民分类不准确,她就认真做好二次分捡,随身携带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告诉居民如何正确垃圾分类。 自从实行垃圾分类开始,董文博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除了每天在特定时间段守在垃圾桶旁外,她还不分时段地对居民正确投放率以及分类情况进行全方位巡视和检查,并对混投现象及时进行二次分拣。她认真负责、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感化了许多居民,也使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并养成分类的习惯,推动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良性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