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新泾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8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一网统管”开启“智慧”河湖治理模式

新泾镇河湖综合管理平台
实地勘查摄像头
河道保洁

近日,新泾镇“一网统管”河湖综合管理平台上线应用,包括指挥体系、视频监控、水质监测、智能感知、河道保洁和河道治理等十大功能,开启“智慧”河湖治理模式。

十大功能

探索智慧治水模式

长宁区共有31条河道,其中市管河道3条,区管河道28条。新泾镇现所辖河道共29条(含虹桥临空经济园区10条),由新泾镇直接管辖19条,另有9处小微水体。

按照市、区“一网统管”工作部署要求,新泾镇在长宁区城运中心指导下,会同长宁区建设管理委(水务局)和长宁区生态环境局,积极做好“1+3+N”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升级建设工作,探索智慧治水,加快“河湖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应用模块的开发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进一步提升河长制湖长制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发现早、行动快、影响低、效果好,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新泾镇河湖综合管理平台已于7月中旬正式上线,纳入“一网统管”,通过“三屏联动”(手机端、电脑端、大屏),实时掌握河道动态,加强河道巡查管理和涉水事件处置督管力度。该平台包括指挥体系、工作力量、河湖信息、案件处置、地图管理、视频监控、水质监测、智能感知、河道保洁和河道治理十大功能。

系统派单

提高案件处置效率

在展示指挥体系(河长信息)、处置力量(检查人员和责任主体)、河湖信息(河道和小微水体资料)的同时,增加“河湖状态警报”项,用不同颜色标识灯来区分河湖问题的轻重程度——无问题显示为绿灯,1-5个为黄灯,6-10个为橙灯,11个以上为红灯,更直接清晰地让使用者了解到河湖的状态,同时结合巡查和整治工作,对高污染、高风险河道(段)加大巡查频次和集中整治,有效提高河湖治理效率。

案件处置作为平台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已于6月上旬正式上线,利用政务微信拍照上传河道相关问题,添加“河道管理”版块,对河道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分类,分为防汛通道、堤岸护岸、水质污染、水域保洁、陆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工程和附属设施养护八大类别,其中包括水体黑臭、污水排放、河面垃圾、乱堆物、捕鱼网具等19个小类别。任命镇河长办工作人员为“河道管理”版块的管理员,按“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六步案件流程,在城运系统派单模块中进行案件操作。目前已接到40笔河道相关案件,均已结案。

技术赋能

让河道管理更精细

地图管理和视频监控作为河湖管理和指挥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最直观的地图空间展示方式,解决河湖管理和指挥中“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的问题。在地图上将河道、小微水体、防汛防台重点区域、闸口、水质监测点、排水系统等撒点体现,同时利用智慧公安、雪亮工程的建设,接入河湖两岸摄像头和相关视频,在原有的现场巡查基础上进一步配套远程智能巡查,提升日常河湖的巡查效率。

通过技术连接实时获得水质监测数据,对优于Ⅲ类断面数、Ⅳ类断面数、Ⅴ类断面数、劣Ⅴ类断面数和未监测数进行统计,并对近6个月的水质监测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加入水质智能感知,统计设备在线数、在线率以及每月、每日报警数,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对处于临界值的河湖提前预知并整改,提高河湖水质治理能力。

此外,河道保洁作为河道管理中的一项常态长效工作,对于保护水环境、构建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此项内容纳入到平台中,及时更新,帮助掌握河道保洁情况(负责同志、保洁时间等),督促及时打捞和清除河面垃圾、漂浮物等,做到长效管理,确保河道清洁畅通。

一网管全镇

让基层治理更智慧

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新泾镇推动智慧化的治理手段进一步延伸。

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带来大风及暴雨。新泾镇各单位、各部门严阵以待,按照市、区防汛指挥部的防台防汛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在防御“黑格比”中,“一网统管”防汛平台发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功能。淮阴路林泉路口店招店牌被大风吹落,通过“一网统管”平台的公安监控视频发现上报,并进行及时处置,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现有网格格局,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处置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从防疫、防汛到河道治理、消防安全,“一网统管”平台让城市管理更智慧。新泾镇将立足实际,推进精细化管理,让线上数据跑得更通畅,让线下管理处置得更精准高效,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精准,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