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荣获首批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以来,新泾镇升级深化创业型社区建设的步伐没有停歇。为进一步深化特色创业型社区建设,新泾镇通过“创赢新泾”项目,深度打造特色创业型社区2.0版,继续将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与推进城市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在线新经济、对接长三角融合发展相结合,持续构建新泾就业创业生态智慧圈。 【创赢新泾】 落实创业服务的“最后100米” 新泾镇举办2020年“创赢新泾”项目推介会 为持续深化基层社区创新治理,全面展示“一街一品”项目创建成效,凸显项目服务效应,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氛围,更好的融入长三角发展,促进新形势下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与推进城市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在线新经济发展相结合,10月30日下午,“创赢新泾”项目推介会在苏河汇创业孵化基地顺利举办。 长宁区地区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世樑,新泾镇党委书记卞晓清,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舒敏等领导出席了推介会,同时新泾镇域内各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优秀创业者们也参与了推介会,为今后各方形成有机联动、为相关服务理念全面辐射至创业者形成有力助推。 “软实力”打造“硬名片”全体系就业创业服务起跑 本次推介会就“创赢新泾”项目内涵及具体服务机制、服务规划做了全面介绍。从空间设备的硬件打造,到技术支持、内容提升、交流融合等软性服务及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架构,充分展现了新泾镇将就业创业“软实力”打造成服务“硬名片”的决心和扎实举措。服务体系中特别强调通过“可视化”形式,加深政府与创业者、与创业资源的互联互通,即从可视化的新泾就业创业服务版图、可视化的创业成果展示空间入手,帮助政府将政策及服务直接地呈现在创业者眼前,提升政策落地实效;帮助创业者将创新成果直接呈现在大众市场眼前,提升创业品牌知名度及市场转化。 本项目更是响应数字长宁、在线新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并针对长宁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深厚基础及特色,进一步融合新泾文化元素打造新泾特色“直播经济”。一系列就业创业专题直播也将在项目正式启动后逐步上线。副镇长李双珑在致辞中也提到:“‘创赢新泾’是一次在新常态下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新尝试,是上下联动、智慧碰撞、资源整合、力量汇聚的结晶。”从而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 聚人才凝人心 深化创业人才共享机制 “创赢新泾”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渠道的多维度支持。本次活动现场为“创赢新泾”项目首批就业创业基地苏河汇、创合公社、行健SPACE、ICV WORK进 行 了 授牌。同时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专家被聘任为“创赢新泾”项目创业导师,这将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及专业优势,以推动高质量的新泾创业生力军成长。“创赢新泾”未来将作为推进新泾镇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要阵地,将优势园区资源、创业典型人才、专家等进一步融入联动机制,健全创业带动就业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深化多平台联动,实现政策平台、服务平台、人才平台共享,推动创业公共服务全面升级,营造更加适合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新泾创新资源集聚、创业氛围浓厚、营商环境优良、成就事业空间巨大。通过“创赢新泾”项目,集聚多元要素,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做到推动新泾创业服务能级提升,落实创业服务的“最后100米”,尽一切可能服务好新泾的创业者,提高满意度与归属感,提升创业质量。 【创业典型】 新泾视障女孩用“声音作品”创业 □记者 陈毓磊 新泾镇良好的创新创业土壤,的确结出了不少可喜的果实,涌现出一批典型。青年创业者马寅青就是其中既成功又典型的一位。 马寅青是一位视障女孩,从出生起就从未看到过这个世界。上天为她关上了一扇门,但她却靠自己的努力,推开一扇窗,通过声音与世界交流,“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希望世界能听见我的声音。” 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 马寅青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大学毕业时,父母认为女孩子、视力又有障碍,进社区医院当推拿师稳定一些比较好。“可是我不喜欢推拿,要在一个我不喜欢的岗位上待到退休,想想都觉得可怕。” 喜欢艺术和音乐的马寅青从高中就开始尝试有声书,以前在学校里还有过多次演出经历,并曾登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因此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利用自己对声音敏感这一优势,在有声书制作方面进行探索,“我想证明,视障者除了推拿还可以做很多事,我们也可以用自己长处去回馈社会。” “我妈妈还专门去问了老师,能把有声书当工作吗?老师说完全不可能啊。但是如果我不做,我就会有遗憾。”在马寅青的坚持下,家人同意让她去创业,“我就先折腾几年,实在不行就回去干推拿。” 2018年底,马寅青在虹梅路租借了一处办公场地;2019年2月,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上海寅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然而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的马寅青没有任何项目资源,也没有承接项目的经验,“刚开始的三四个月里,我都没开过张,感觉自己快要‘饿死了’!” 专业指导让创业少走弯道 为了“活下去”,马寅青参加了各种创业大赛,在荣获“创青春创业大赛优胜奖”及“长宁区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的同时,也让新泾镇创业指导服务站(以下简称“指导站”)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女孩。 指导站与马寅青沟通后得知,她的公司亟需一处办公场地。在指导站的精准服务下,她的公司顺利入驻了创合工社孵化基地,并为其免去了房租、水电等费用。 此外,指导站通过专家指导、政策咨询、政策补贴、跟踪服务等方式,帮助马寅青克服创业瓶颈,降低创业风险,实现创业梦想。创合工社负责人江海,还为其提供一对一创业帮扶、公司发展及运营指导等。今年,马寅青还亮相了央视财经频道的节目《创业英雄汇》。 目前,马寅青的工作团队已有16人,公司已经和掌阅、白马时光中文网等众多知名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 促进视障人士与社会共融 马寅青不但自己创业,还带动了身边的残障小伙伴陆陆续续加入,让视障人群的工作不再只是按摩推拿。马寅青的团队里,75%都是残障小伙伴,“就有声书制作而言,残障人士可以和健全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做同样的工作。而且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残障人士会更加珍惜。” 今年的疫情对马寅青的公司也造成了一点冲击。“如果我们的客户不开工,我们也就无法开工。而且我们做声音加工,自己的东西并不多。”这让马寅青意识到,在“内容为王”的环境下,没有原创作品,久而久之也会被市场淘汰。 于是,马寅青开始启动了属于公司自己的项目,“我们想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内容。”目前上海寅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经在喜马拉雅APP运营了两个账号——“上海寅青文化”和“巡光之声”,一个是针对成年人的有声书,一个专做少儿科普读物。寅青文化与少儿出版社的有声读物即将在12月上线。“未来,我们也许会上线公益博客,用我们所学到的中医知识用音频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促进视障人士与社会的共融。”马寅青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