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田野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灶膛里煨出酥黄豆

文 朱扬清(刘一居民区)

记忆中的童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母亲做的煨酥黄豆就是其中之一。那是上世纪50年代,我家住在东海之滨的农村,由于经济拮据,再加上交通不便,家里难得去镇里购买鱼肉鸡鸭等荤菜。大多数日子,母亲就地取材,用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烹制成各种可口的菜肴。虽是粗茶淡饭,但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母亲勤劳能干,精打细算,操持家务,善于用普通的食材烹制成鲜美可口的菜肴,让子女们大快朵颐,分享美味,煨酥黄豆就是她的拿手菜。这个菜用大青黄豆、猪脚煨制而成。大青黄豆是自家菜园里种的,是黄豆中的精品,粒大饱满,青光泛亮,是我们浦东老家的特产。猪脚是猪肉中最便宜的部分,母亲用几毛钱买来一只猪脚,把猪脚冼净,斩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入一只黄瓶里,再放入洗干净的大青黄豆和水。黄瓶,与砂锅一样,用土陶制成,专门用来煨制菜肴的。黄瓶比砂锅精致,外面画有花纹,还涂上一层釉,更光滑。食材放好以后,黄瓶就放在烧柴火的灶膛里煨,把灶膛里刚烧火熄灭的火灰中间扒开,将黄瓶放进去,再把火灰紧紧地拥在黄瓶四周,只留下上面瓶盖和瓶嘴,以换气之用。这样,黄瓶放在火灰中,让火灰慢慢地煨制酥黄豆。

黄豆煨制的快慢,取决于火灰力道的大小,火灰力道足就快,反之则慢。火灰的力道有大有小,烧稻草、麦柴之类的“软柴”,火灰力道就小;而烧棉花箕、黄豆箕之类的“硬柴”,火灰力道就大;最理想的当然是烧木柴,特别是那种树根,火灰力道最大。凡是要煨酥黄豆,就要烧“硬柴”,就要用力道大的火灰。

煨酥黄豆不可能一次煨成,而是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每次,经过二三个小时,灶膛里的火灰就会完全熄灭。等到下一次烧饭菜时,把黄瓶取出来,打开瓶盖,用调羹舀出几粒已膨胀的黄豆,用手指掏一掏,看看酥软的程度,再加上盐、味精等佐料,再把黄瓶放到新烧的火灰中去煨。这样,反复三四次,使食材酥烂,煨酥黄豆就大功告成。每当母亲把煨酥黄豆从黄瓶中倒入大瓷碗中,一股鲜香之味,随着雾气的升腾飘散开来,在房间里弥漫,整个房间都是香味扑鼻。这时,大青黄豆熟透了,涨得大大的,原本的青色也变成黄色。猪脚用筷子轻轻一夹,肉皮和肉骨即刻分离开来,足见其酥烂的程度。那汤汁,白白的,浓浓的,表面飘着一层油,泛着光亮。这就是煨制食品的独到之处,其他烹制菜肴是无法比拟的。煨制的过程,是食物营养萃取和口味融合的过程,久煨之下大青黄豆和猪脚的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汁中,汤汁稠浓,醇香诱人,风味独特!

每当煨酥黄豆一倒出来,它的色香味引发了我旺盛的食欲,迫不及待地走向前去,用调羹舀了煨酥黄豆吃起来。每当有煨酥黄豆佐餐,我都会吃得肚膨气涨。母亲看到我吃得开心,她也高兴得眉开眼笑。煨酥黄豆,让我重温记忆里最美的味道,保留不一样的美食情节。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