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梯装好了,我们就可以自己下楼,出去走走逛逛了。”6月1日上午,新泾镇淞四居民区沁秋小区13号楼年迈的居民们,终于等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那一刻。13号楼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动工。 而在6月6日,15号楼加装电梯也正式动工。“一周两台”,沁秋小区居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开工仪式现场,共同见证这一美好时刻。都说好事成双,当天下午,淞四居民区华松小区(东区)3号楼也传来首台加梯签约的好消息。6月8日,沁秋小区淞虹路715弄10号又新签约一部加装电梯,越来越多的居民将圆“加梯”梦。 截至目前,整个淞四居民区加装电梯签约12台,其中沁秋小区签约11台,已开工2台,创下了新泾镇加装电梯签约数量最多的社区新记录。淞四居民区集中签约、成片推进加装电梯背后有什么“秘诀”呢? 邻里合力,搭起幸福阶梯 新泾镇淞四居民区是由华松(东区)、沁秋、复新3个小区组合而成的动迁及售后公房混合型社区。共有37栋90个楼道、1521户,常住人口达4110人。沁秋小区位于新泾镇淞虹路715弄及735弄,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居民们普遍都有加梯的需求。 “再加上沁秋小区加梯条件相对较好。”淞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龙介绍说,一梯四户的布局不但保证了电梯平层入户的条件,4户人家均摊加装费用也很大程度上减少居民资金方面的支出;楼间距宽阔,最大程度减少因加梯而带来的楼层采光影响;加之小区本就老人多、加梯意愿强,因此,淞四居民区的加梯工作早早就被提上了议程。 然而加梯条件只是前提,居民的配合度才是加梯能否最终落实的关键,往往底楼和二楼的业主会出于采光、楼层问题等原因提出反对意见。 但在淞四居民区,这些加梯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却在党总支、党员骨干、居民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解决。12号楼“长寿楼”10天完成签约、党员骨干带头入户宣传、自治组组长为邻居垫付资金……周龙表示,很多老人都说,楼里的年轻人平时也就上下班乘坐电梯。大家同意加装、同意出资,其实就是为了楼里的老人们着想,这样融洽的氛围和邻里间的互助友爱令人感动。这些加梯过程中的“暖心故事”在居民间口口相传着,不但让居民们对加装电梯工作的总体反映较好,邻里和谐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头雁效应,化解加梯阻力 随着沁秋小区13号、15号楼电梯的开工,无形中促使了小区形成居民热议电梯政策的氛围。其他楼道居民继而要求加装电梯的呼声也是愈加强烈。 周龙说:“出资怎么分配?会不会有噪音?成本高不高?维护贵不贵?这些居民普遍关切的问题,最终都会因为这两部电梯的开工与落成得到答案,也会进一步消除更多人心中的疑虑。而对于整个小区而言,这两部电梯顺利动工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范例,希望能够带动更多楼组,大家一起给老房子‘动动筋骨’。” 11台加装电梯签约,沁秋小区成为新泾镇签约数量最多的小区。而说起自己小区的加梯经验,周龙谦虚地总结道,首先是政策有保障,国家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操作流程愈加规范、补贴愈发到位,加梯工作有案例参考、有经验学习,不会像从前那样茫然无头绪。其次是自治有基础,沁秋小区在早先开展的社区微更新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自治工作经验,因此小区现有几台电梯的加装从方案建立、资金分配、寻找代建方都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并协商一致,大大加快了电梯加装的进度。三是推进有抓手,小区有一批能干事、愿干事的楼组长和热心居民,大家各自发挥出特长、默默奉献,参与到项目的每个环节中,一起为加装电梯出谋划策。而邻里有真情,平日里小区邻里关系和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因此加梯工作开展后,大家能够以己度人,理解加装电梯是便民利己的工程,很大程度化解了加梯阻力。 如今,随着小区电梯签约数量一部部增多,周龙又萌生了将精品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两项工程叠加的念头,尽可能避免施工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让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倍增。“只要大家心系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想,心往一处使,像加装电梯这样的‘难事’真的不会难。” (上海长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