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为了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新泾镇调整优化、布局升级疫苗接种点位,已启用固定加流动接种点68个,坚持全镇每天半数以上居民区开设流动接种点,坚持全镇“家门口”接种点“日夜兼程”模式,坚持全镇东西南北中均有接种点布局,坚持全镇家门口、楼门口、院门口、站门口等多类型覆盖,真心真情为新泾居民布置了一张安心、舒心、暖心的疫苗接种网络。 小喇叭流动宣传、留观时托管孩子新泾疫苗接种显真情 □记者 陈毓磊 近期,新泾镇正在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攻坚行动,连日来,在镇域33个小区内设立流动疫苗接种点,并加开接种夜场,满足不同人群就近接种、错时接种的需求。 为确保宣传全覆盖,新泾镇各居民区使用多种形式发布疫苗接种信息通知,有使用小喇叭在社区内循环讲解的,有社区工作者讲解疫苗接种知识,有党员志愿者分享接种体会和感受,甚至还主动提供孩子托管服务。 最接地气——流动小喇叭 “今天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在双流路340号居委活动室,有疫苗接种专场,请大家积极接种疫苗,筑牢社区防疫屏障……”6月1日下午,双流居民区的志愿者手里拿着大喇叭,在小区内巡回宣传疫苗接种。 “此前我们都是通过微信群、拉横幅、张贴海报等方式做好宣传引导,后来我们又用起了小喇叭,传播快、效果好!”志愿者解释起缘由。连日来,在新泾镇的各小区,一声声来自流动“小喇叭”的疫苗接种宣传声不绝于耳。社区志愿者们手持小喇叭边巡逻边播放,将疫苗接种的最新信息传送到每个楼栋,打通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新渔东路居民区的姚阿姨今年69岁了,早上出门时看到了楼下大铁门上张贴了疫苗接种信息,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姚阿姨便来到居委活动室,排队等候接种疫苗。考虑到部分老年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除了小喇叭通知外,新渔东路居委还通过在每个楼栋张贴告示,及时做好新冠疫苗接种时间、地点、接种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宣传动员。 最有说服力——讲接种感受 “我今年76岁了,也接种了新冠疫苗,接种到现在啥事没有,回去我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其他人,让大家放心打!”6月1日下午,南洋新都的居民浦阿姨在居委活动室完成了第一针疫苗接种。 留观时,浦阿姨看到了自己同一党支部的傅爷爷,立即向傅爷爷“安利”起来,“我已经接种了,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你也赶紧来接种,为了自己安心,也为了家人安全!”作为一名老党员,浦阿姨希望通过自己影响身边人,动员更多人接种疫苗 最细致周到——设醒目标志 南洋新都小区里设置了清晰的地标,循着地上的标识,以便于居民能很快找到接种点。“为了让居民一眼就找到接种点,我们将登记预检区安排在了室外醒目处。”志愿者小张补充说道,“虽然这里蚊虫比较多,又比较热,但是为了居民方便,我们辛苦一点也值得。” 在登记区,南洋新都居委还安排了多位志愿者,除了协助居民扫码登记、填写知情同意书外,还有专门的志愿者负责登记居民信息。“我们会登记居民的电话、楼号、接种日期,以便于21天后电话通知居民及时接种第二针。”南洋新都居委干部介绍说。 最有人情味——孩子托管服务 大人接种新冠疫苗,需要留观半小时,跟着来的孩子无人照看怎么办?在虹康居民区,这里还提供孩子托管服务。 此外,有些居民区将接种点安排在了小区图书室内。几百册图书,总有一款能够让孩子踏实地待够半小时。 逛街也能打疫苗! 新泾镇在百联西郊开设固定接种点 □记者 陈毓磊 “太方便了,本来还为第二针去哪儿打发愁,现在这里直接成了固定接种点了。”在百联西郊工作的市民吕先生高兴地发现,从周一(5月24日)起,新泾镇在百联西郊内常设了固定接种点。 吕先生在百联西郊的海底捞工作。早前,他在曾在这里的流动点接种了第一针。眼前看着就要接种第二针的时间要到了,他还在为去哪儿接种发愁,就听说百联西郊有了固定接种点。吕先生便趁着休息时间来打疫苗,“今天都没有排队,到了就能打,真的非常方便!” 提前两天改造完成接种点 接种点位于百联西郊东方商厦内一楼,这里无需预约,随到随打,不限户籍,无论是第一针还是第二针,都可以自由接种。而且,为了方便周边白领下班后也可接种,接种点的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20:30分。 该接种点面积为200平方米,设置有等待候诊区、接种区、留观区和突发情况处置区等,留观区同时可容纳50余人,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接种环境。接种现场,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类指引方向的指示牌,接种区、留观区等都有明确标识,现场秩序井然。 据了解,百联西郊接种点原计划于周三(5月26日)开放,为了向附近居民、周边商户等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新泾镇加班加点,在百联西郊的大力支持下,提前完成接种场地的布置,于周一正式对外开放。 现场,前来接种的市民有序排队进入候诊区域,完成体温测量、查询健康码、填表登记等接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有疑问的接种者,全程都由志愿者指引并协助开展预约、咨询等工作。“有糖尿病可以接种吗?”医务人员耐心地解答市民的疑问,打消接种者的顾虑。 白衣“战士”在辛苦坚守 接种区共有三个工位,接种前,医务人员会向每一位注射疫苗的市民展示疫苗的外盒,告知其接种注意事项。 “手臂放轻松啊。”来自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顾燕萍穿着全套防护服,专心致志地为市民接种疫苗。只见她娴熟地掰开疫苗瓶盖,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插入瓶内,将疫苗抽入针管,找准上臂三角肌,用蘸满酒精的棉签消毒后立即下针。接种完毕后,她细心叮嘱市民要留观30分钟才能离开。 “今天刚岗的4小时里,我打了一百多剂,我们的最高纪录是一天打250多剂。”不少医务人员的手因为不停掰开疫苗瓶盖,磨到破皮甚至流血。已经有多次接种经验的顾燕萍边展示她手中的小工具边说道:“得亏了我有这个,才能抓紧时间为大家接种。” 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和上厕所的时间,医务人员们基本上会减少喝水次数,吃饭时间也是草草地扒两口饭,又立即返回岗位。当一天十个小时的工作完成时,医务人员还得继续做最后的扫尾工作,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目前,百联西郊接种每天接种能力超过200剂次。还没有接种的朋友们可以去这个家附近的疫苗点早日接种哟! 上班抽个空就能打疫苗 新泾镇把接种服务送进“楼门口” □记者 顾玲 “家附近也有接种点,但平时上班也没时间去。现在,流动疫苗接种车直接开到我们单位门口,工作间隙就能把疫苗打了,真是太方便了。”6月2日上午,新泾镇疫苗接种流动车驶入新泾镇鑫达广场,在这里工作的职员吴先生赶紧拿出手机,扫码登记接种。 “请问您是接种第一针还是第二针?”“有无特殊病史?”“有无过敏史?”记者在现场看到,流动接种车前,企业员工有序排队依次进入预检区,工作人员认真地询问着每一位前来接种的人员,确认无误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便可进入流动车接种。 流动接种车上,存放疫苗的大小冰箱、电脑、扫码设备等都一应俱全,可容纳2个接种台同时接种,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均是来自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我们接种台8:30点至16:00不停歇,确保想要接种的企业职员和居民都能接种到。”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为了提高接种效率,他们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将预检台、留观区等都设置在一起,白领们从进入预检区到疫苗接种完成离开现场全程平均用时不到45分钟。 已经完成接种的企业职员普遍表示,在公司楼下就能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真的非常方便,也不会打乱工作计划,回办公室要把这个体验分享给同事们。 除了鑫达广场外,当天新泾镇还在东华大学科技园行健space设置了临时接种点。一进入园区,记者就听到广播里滚动播报着临时接种点的宣传信息,园区地面还张贴着清晰明确的指引图标,帮助大家顺利找到接种点的具体位置。 “很方便的,我同事上午上班的时候就来接种了,我们特地选在中午来,一点也不耽误工作。”企业职员徐小姐吃完午饭就拉着同事一起来接种。 中午时段,东华大学科技园行健space临时接种点迎来一波小高峰。企业员工依次在门口的预检处登记,拿到了接种牌,填写好《知情同意书》,顺着通道走进一楼大厅排队接种,接种后直接乘坐电梯到二楼的留观区休息30分钟,并领取街道为大家准备的牛奶和饼干。 新冠疫苗免费接种以来,新泾镇辖区企业员工接种需求连日提升,但苦于工作日要上班,来回奔波打疫苗耽误工作。镇政府便主动和辖区楼宇企业联系,确定需求人数和接种地点,主动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在各楼宇开设临时接到点,邀请医护人员上门为企业员工服务。 九旬离休干部、“防疫小卫士” 都来为疫苗接种“代言” 自开展75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工作以来,不少高龄老人积极参与疫苗接种,主动撸起袖子,为疫苗接种“代言”,用实际行动呼吁广大市民尽快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免疫屏障。 近日,在新泾镇老干部工作者和家属的陪同下,9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漆凤岗伉俪携手一同完成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截至目前,漆凤岗老人成为全镇最年长的新冠疫苗受种者。 漆凤岗老人是一名退役老舰长,尽管曾经身负重伤,腿脚不便,但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在得知76岁及以上老人接种疫苗的消息后,漆老与老伴儿主动要求接种,共筑免疫屏障。 当天,年过九旬的漆老一身红白搭配的装扮,神采奕奕。从信息登记到接种,均是全程自理。在老伴儿接种疫苗时,他还及时从旁照料,协助老伴儿整理衣服。轮到自己接种了,漆老麻利地脱下外套,递交身份证核实信息。面对护士的每一句询问,他也都能对答如流。短短十几秒,护士拔出针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打好了,太快了!”不知不觉中,漆老顺利完成接种。 漆凤岗老人表示,整个接种过程流畅、工作人员服务热情。“身体没有不适,心中却更多了一份安心。”他还将带动身边的老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这两年,有一个可怕的病毒在全球传播。老师告诉我,我们的祖国非常强大,研制出了新冠疫苗,给全体公民免费接种!目前小孩子还不能接种疫苗,但我们可以发动身边最亲的人去接种,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免疫屏障,保护我们啦!” 近期,新泾在宣传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防疫小卫士”的身影。孩子们个头小小的,能量却不小,小手牵大手,一起“苗苗苗”。“我决定回家发动全家打新冠疫苗,我要做一名新泾防疫小卫士!”“我给家里打过疫苗的长辈送上一朵小红花,表扬他:你真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