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亲邻·声音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志愿服务擦亮邻里“文明底色”

斜土街道茶陵居民区志愿者服务队侧记

□记者  吴佳桦

在斜土街道茶陵居民区,有一支平均年龄约60岁的“银发”志愿服务队,他们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热情的笑脸、真诚的态度换来了居民赞许的目光,用爱心和奉献向居民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让文明之风浸润在茶陵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社区文明的“推进器”

孙逸萍是小区业委会主任,在解决好业主“大事和小事”的同时,她还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毅然坚守在垃圾厢房前,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回忆起值守在垃圾厢房的时光,孙逸萍表示,居民从不理解和不愿意到自觉垃圾分类,需要志愿者不厌其烦地慢慢引导。有一天晚上8点半左右,孙逸萍散步时,发现了一袋丢在花坛附近的垃圾,凭借微弱的灯光,她辨认出这是一个快递包装袋。于是,她拎着这袋垃圾走到光亮处,找到了户主的相关信息,立马上门做该户居民的思想工作,劝导他们要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并向他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她的劝说,户主保证以后不再乱扔垃圾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增强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小区环境卫生也变得整洁干净。

社区和谐的“调节器”

郭本龙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退休后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平安巡逻、清洁家园、防范宣传等志愿活动中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多年来,他坚持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社区的自治共治水平。

在一次小区楼栋间进行巡检时,有居民向郭本龙抱怨“停车难”,他第一时间向居委反映,也着重关注了小区车位的情况。查阅停车位划线规定后,他测量了停车线间的距离,发现还有缩短的余地,便决定重新划停车线。他先在地上画出停车线框的大致轮廓,再拿刷子涂一层白漆,覆盖原来的停车线。经过他的重新规划,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内汽车难停的问题,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每年,他都会重新粉刷停车线框,使颜色变淡的停车位变得明显。对于志愿者工作,郭本龙感触颇深:“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

社区温暖的“守护者”

宋铭芳是一名“老伙伴”志愿者,她把结对老人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坚持每天向他们问候的,经常上门陪他们聊家常,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温暖。她用一份独有的责任心,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的居家生活保驾护航。

小区里有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女儿长期不在国内,由住家保姆照顾。结对后,宋铭芳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时常亲手制作美食上门慰问。十多年来,两人结下深厚感情。疫情期间,老太太由于身体原因住院,宋铭芳不便上医院看望老人,时刻与老人的住家保姆保持密切联系。接到老太太出院到家的消息,宋铭芳急忙跑到老太太家中,看到她很精神,才放下心来。两人相互诉说了思念之情,老太太告诉宋铭芳十分怀念她腌制的大闸蟹,宋铭芳答应了下来,但心里始终担忧大闸蟹性寒,对老太太身体不好,回来后和老太太的女儿进行沟通,决定给老太太做她爱吃的春卷,告诉老太太市场上“没有”大闸蟹,并叮嘱保姆要分多次给老太太吃,避免造成积食的情况。

宋铭芳讲述了自己志愿服务的动力:“只要给老人们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关心,他们就快乐了很多,那么我的付出非常有价值。”

如今,志愿服务在茶陵蔚然成风,“志愿蓝”已成为一抹温暖的色彩。“银发”志愿者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了社区居民,激发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不断加强社区治理,让茶陵更加有爱、更加文明。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