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城市的未来和希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对儿童友好是世界先进城市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对城市未来负责。围绕“布局合理化、功能多样化、项目特色化”的总体思路,斜土街道持续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 落实阵地布局、完善人员队伍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抓组织领导,一盘棋统领。在斜土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专门成立街道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领导小组,统筹专项资金、优势资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做到有顶层设计、有经费保证,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成员会议,按照时间节点,统筹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 抓阵地布局,一张网覆盖。有序推进“一中心多站点”的社区儿童服务网络建设,完成1个儿童服务中心和4个儿童之家功能提升,把儿童活动场所建设纳入邻里小汇功能布局,确保覆盖15分钟生活圈,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适合其成长阶段特征的室内外活动空间。 抓队伍建设,一体化实施。19个居民区均建立妇女儿童工作小组及儿童工作队伍,由各居民区书记任组长,妇联主席任副组长,2名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专职人员,95名社区儿童工作(志愿)者,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服务。同时,搭建儿童议事平台,组建儿童服务队伍10支,儿童议事员100人,畅通儿童参与社区渠道。引入3家社会组织共同开展面向社区儿童和亲子家庭的相关项目和主题活动。 整合社区资源、打造活动空间提供安全有趣设施 更新儿童中心,提供活动保障。对社区儿童服务中心进行全空间更新,采集社区儿童的实际需求,融入符合儿童身心需求的元素,让社区的发展同儿童的成长协同共进。整个空间共分为5个功能区域:自然探索区、科学实验区、亲子互动活动区、学习交流区(多功能)、儿童安全教育游戏活动区。主题设计:科技、生活、艺术,把科技元素融入到环境设计中,融入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改建儿童之家,提升活动能级。江南新村增加儿童活动空间,结合3D场景体验,体现江南船文化的元素;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日晖五村增加了儿童智力玩具及教学体验互动内容;茶陵绿地规划了儿童活动区,主要设计一些地面弄堂游戏,与邻里小汇形成室内、户外互为补充;福华花苑专门规划了供0-6岁儿童活动的场地,并添置了适合儿童玩耍的智力玩具;公共球场内加固了安全防护措施,增设了儿友好宣传内容。 盘活儿童资源,拓展活动空间。斜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设有社区育儿指导中心,开设“宝宝乐”项目;设有“智慧妈妈”会客厅,开设行走的艺术、童画中国梦、智慧国学等系列活动项目;设有“日晖有戏”戏曲传承基地,开设“亲邻小剧班”“萌娃戏曲夏令营”“小白玉兰孵化营”等戏曲文化品牌;还设有社区儿童图书阅览空间等儿童活动场所。江南新村邻里汇设有敞开式书吧,多功能活动室,露天大阳台等。 充实服务内容、突出儿童参与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搭建一个平台,鼓励儿童参与。依托社区学生实践指导站,为儿童量身定制25个“雏鹰小队”志愿服务岗位,丰富儿童参与社区渠道。通过搭建儿童社区实践平台,完善儿童参与社区机制,组建街道及居民区儿童议事会,小小议事员们结合所见所闻和参与体会,行使议事权利,畅谈儿童视角下的社区事务,提升儿童友好环境下的社区治理水平。江南新村作为街道首批儿童友好小区,通过“双汇联动”“社教结合”“双社合作”,促进儿童参与,提升社区亲邻氛围。 聚焦一个主题,引领儿童成长。围绕“国旗下的成长”“童心畅享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 争当时代新人”“童心飞扬 疫起前行”等主题,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系列实践活动,近百场活动,共2000余人参与,打造“亲邻童乐中国节”亲子新时代文化实践品牌,近50场活动,共1000余人参与。通过深化儿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儿童感知斜土人文风情,倡导儿童传习中华传统文化,为社区儿童构建一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成长环境。 构建一个机制,保障儿童权益。建立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通过社区联动,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形成服务合力,多措并举保障困境儿童的权益。针对困境儿童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1人1档,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坚持分类施保、分类救助,落实有效帮扶,依托ABC家庭救助计划项目,精准帮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