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秋生(天原二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长宁区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城区,2017年全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5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5.3%,到2020年将达到40%,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增长快,还有高龄化、空巢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最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提高老有所养质量。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动老年产业的运作,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必须尽快提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老龄化遭遇各种问题:首先,由于人口老龄结构迅速变化,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进入了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求格局开始改变;其次,“空巢老人”现象突出,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第三,高龄化趋势明显,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全国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第四,养老资源严重匮乏,按国际通行的5%的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这一标准,按目前“9073”格局,不仅缺口极大,更与上述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面对这样一个规模的老年群体,需要政府既建立可持续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一是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以加强社会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老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八万亿元和二十二万亿元。老年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扩大社会就业,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就业水平。老年产业是一种“长线”投资,它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产业,涉及领域广,遍及房产、金融、商业、旅游、文化等20多个行业,并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等有明显的带动效应。 二是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传统的养老机构基本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大都需要有关部门补贴才能维持运转。一个企业选择做养老产品,应该是出于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但如果不能赢利,那么势必将难以维持这样一个项目。为此,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企业应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三是对养老产品要准确定位。如对产品的销售对象、支付能力、经济水平以及对于养老产品的理念,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进行宣传,这将关乎产品销售的成功与否。此外,对目前养老地产的发展“弱、散、小”,如何引导未来养老地产的产品功能,应有一个调整过程,以形成质的变化。 四是养老服务产业如何进入资本运作。由于涉及社会伦理、公共保障、政府救助以及涉及产业链众多等原因,养老服务产业虽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但还没有实质性的大动作。除了传统观念制约,民营中高端养老机构还面临很多如资本、资源、观念等方面的障碍,如入住价格居高不下,高价格决定了市场的狭窄,将大部分老年人拒之门外。此外,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匮乏,这就要求逐步扩大以老年护理员为重点的养老服务队伍,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在人员结构上,可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