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父母必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和孩子一同成长

文 高帅辰泽妈妈(仙霞路第一幼儿园)

儿子是2012年出生的,还未与他谋面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所以一直叫他“小龙人”,于是这个名字也就一直沿用下来,好玩的是儿子长大一点后喜欢恐龙,有时候对着玩具恐龙说:“你也是龙,我也是龙,我们俩应该是好朋友。”小龙人的降临对于我这个大龄妈妈来说,惊喜之余也有些手足无措,虽说从十月怀胎开始我也曾捧着各种书学习怎么喂养、如何教育,到后来却发现与其说是我们在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我们与孩子一同在成长。

记得《爸爸去哪儿》有一期做午餐投票,孩子们要把狗尾巴草送给做菜做得最好吃的爸爸,几个孩子都投完却只有天天偷溜出去了,张亮发现后生气地责怪天天,可天天回答:“我只想把一根狗尾巴草给你。”原本以为儿子不守纪律乱跑,却没想到只是不想让爸爸输。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度: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思维,来揣测孩子们原本纯真地想表达爱的行为,孩子却只得到我们的批评和责备。可他们任凭我们怎么误会,只要一个拥抱或者一个爱的微笑,就会重新扑进我们怀里大笑着。联想到平日里因为早晨起来送小龙人去幼儿园,好几次因为时间紧张我会忍不住冲小龙人发火。有天晚上回家他跑过来问我:“妈妈,你今天早晨迟到了吗?被扣钱了吗?”原本我想让他意识到迟到的后果不太好,于是就跟他说“是迟到了,而且扣钱了。”谁知他很真诚地拿了储蓄罐来跟我说:“妈妈,我数一数有多少,然后赔给你吧。”我瞬间觉得要泪奔。他非但没有把早晨冲他发火的事情记在心里,反过来还要安慰我,作为父母我深深内疚。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因为早晨磨蹭的事情冲儿子发过火,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告诉他要准时要守时,我知道在他心里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相应的,小龙人自打那之后早晨起床后的配合度也提高了很多。做父母的心里大都觉得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殊不知孩子更爱父母。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一个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为此不惜代价地为孩子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殊不知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最大的。有时候我觉得小龙人一举一动的表现更多的是父母行为和思想方面的折射,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子。举个例子,幼儿园的小朋友难免会生病,小龙人感冒发烧的话我们有时候会用拔火罐的方式帮他治疗。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虽然朦朦胧胧知道这是个比打针输液要简单的方式,但还是多少觉得疼的。每每做通他思想工作给他拔火罐的时候,我们就想着法儿分散他对于火罐的注意力。前不久我肩膀有点痛也准备拔火罐,小龙人看到后很起劲的帮我拿来他最喜欢的玩具,又是给我演示又是抱着我摸摸,嘴里还不停地问我:“妈妈你疼吗?”大概他是用尽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办法来安抚我这个拔罐中的妈妈。再比如说,现在小朋友的玩具大概每家都是一箩筐,收拾玩具成了每个父母头疼的事,我们一度也为这个事情发愁,为此我们给小龙人立下规矩——每次玩完之后都要收拾玩具,可收效甚微。有一次小龙人爸爸早晨出门前把书桌收拾得很整齐,小龙人晚上回家发现后非常惊喜地告诉我,于是我跟他说:“等爸爸回来我们表扬他一下吧!”谁知睡觉前他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妈妈,我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了,你也表扬我一下吧!”我突然意识到父母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影响,或许我们改变自己的同时会在不经意中影响孩子。生活习惯如此,学习习惯如此,为人处世亦如此,日常的潜移默化比说教会来得有效。

回想小龙人呱呱坠地至今,孩子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但我想说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感受更多的是与他一起在成长,很多日常的小事会促使我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与其说我们教会了孩子生活,倒不如说我们与孩子一起学习生活。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仙霞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