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毓磊 下午3时30分,伴随着《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声响起,一辆厢式机动车缓缓驶到水城路上,车身上用油漆醒目地喷涂着“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生活垃圾,上门收集”等大字。 这音乐声似乎有种“魔力”,许多沿街商铺店主探出头来,哦,是车来了。不一会儿,收集队员上前问:“有垃圾吗?有就交给我们。”店员回答说:“有的有的。”立马便进屋拿出分装在塑料袋里的干湿垃圾,递给收集队员。收集队员特别问道:“干湿分开了吗?”“分开了。”队员不放心,直接翻开垃圾袋检查,“嗯,分得不错。” 2月20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举行。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强调,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局。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自觉,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打赢打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持久战。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仙霞街道立即行动起来,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和李强书记重要指示,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排摸梳理 小车定时上门收集 大会召开后,街道专题研究制定《仙霞街道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垃圾分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落实责任分工。针对辖区范围内11条道路上的712家商铺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特别是小餐饮、水果店等单位每日产生的湿垃圾情况进行仔细排摸梳理。 3月1日,街道联合区绿化市容管理局、新长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工作启动仪式,全面铺开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启动仪式现场,1辆厢式机动车、3辆电动收集车,戴着红花,正式开始上街收集垃圾。 此外,仙霞街道辖区沿街垃圾桶将陆续“下岗”,目前虹古路的垃圾桶已经撤除,其余道路的垃圾桶撤除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沿街垃圾桶“下岗”后,沿街商铺产生的生活垃圾由4辆收集车定时上门收集,次数为一日两次。据悉,收集车每天两次(中午12时30分至16时,晚上18时30分至22时)开展上门收集沿街商户生活垃圾,涵盖辖区内11条道路上的712家商铺。非规定时间内,沿街商铺必须将收集的生活垃圾存放在商铺内。 收集人员必须按照“六个要”作业规范,一要看投放商铺和道路小包垃圾,二要检查商家投放垃圾分类质量,三要在作业过程反复做好分类宣传,四要对分类不符要求的商铺做好示范分拣,五要及时捡拾人行道上小包垃圾,六要逐户记录分类质量收集情况。 上门服务 让商户分类有动力 商铺的配合参与是确保垃圾分类达标和上门收集顺利进行的关键。“您好,我们是上门收集垃圾的工作人员,今天店里有垃圾吗?”经过前期多次培训之后,收集人员的垃圾分类宣传意识日趋成熟。他们在队长李明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讲解分类知识,并对每户的垃圾袋进行检查和回收。“垃圾分类是一项惠民工程,希望大家配合我们,把干湿垃圾分不同的塑料袋装好。”李明告诉记者,目前仙霞街道内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商铺已有百分之八九十。 小刘是水城路晴晴鲜果超市的老板,水果店每天产生三四大桶湿垃圾,原来垃圾只能靠员工自己运到六百多米外、虹古路安龙路口的小压站。每人每次最多运一桶,丢个垃圾都要花上小半个小时。小刘说:“现在垃圾可以上门收,街道为我们商铺提供了方便,我们就更应该配合做好垃圾分类!” 目前,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已在仙霞打开了局面。仙霞街道将继续努力做好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工作,让街区更整洁、更美丽、更有序,为美丽家园建设添砖加瓦。 下一步,街道还将坚持党建引领、法治为基、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原则,入户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培训,广泛宣传动员,培育志愿者队伍,切实提升居民投放准确率和源头分类参与度,深入推进居民区垃圾分类两定工作。 相关链接: 仙霞立下“军令状”10月底垃圾分类全面达标 2019年10月底前,仙霞街道完成63个小区和70个单位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重点提高居民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自觉分类投放意识,持续扩大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范围,切实提升居民区及单位的分类质量。 第一阶段(5月底前): 完成“垃圾分类工作示范街道”创建。51个小区推进“两定”工作,包括10个无垃圾厢房小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两定”,“两定”小区占小区总数80.95%。完成70个单位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并实现沿街商铺上门收集工作全覆。 第二阶段(8月底前): 7个小区推进“两定”工作,(含推进2个无垃圾厢房小区“两定”,4个管道垃圾厢房小区垃圾分类宣传),实现“两定”占小区总数的92.06%。 第三阶段(10月底前): 3个小区推进“两定”工作,(包括2个管道垃圾厢房小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两定”),“两定”小区占小区总数的96.82%。巩固63个小区和70个单位垃圾分类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