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应佳如(茅台新苑) 我是被“文革”耽误了学业的一代人。儿子进幼儿园,我才进了夜大学。 那时,我每天晚间喝一杯水,清晨5点不到,就会起尿意,于是早起做功课,练口语,每天保证雷打不动的一个多小时的学习时光。于我,是责任使然;于儿,妈妈坐在写字台前的背影是神秘而又向往的,他从不打扰。 他进小学后,每天放学,也学我样,端坐在桌前,做好功课成了第一要务。但毕竟年幼,自律不易。常常下面同学一叫唤,好看的电视节目一勾引,就魂不守舍,粗枝大叶,草草完成作业,老人根本管不住。因此,语文作业本上字迹潦草,数学题目十道有三四道做错。 对于六七岁的孩童,打骂不是办法,道理说过就忘,只有具体落实的措施才能奏效。我提出:“凡是作业本上没有被老师红笔改动超过三次,你就可以提一个心愿,妈妈帮你在星期天实现。”于是拉勾约定,写下条款贴在墙上。 谁知第一次就碰到了个难题。儿子特别想去外滩看大轮船,坐摆渡轮。为这个愿望,他作了努力,果然一星期里作业达到四次无老师改动痕迹。到了星期天,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家里长辈都说别出去了。但我望着儿子渴望的眼神,觉得奖励自律比淋雨更重要,于是我俩穿好雨衣就出发。记得那天大雨中外滩空空荡荡,只有两三拨人。我抱着他,在那儿看了一会儿轮船,他也受不了了:“妈妈,我看够了,我们回家吧!”自此,言而有信在他心里扎了根。 自律,是自己给的纪律,非他人可为。那时,小学里老师要求每次作业后有家长的签名。我是很不赞同此举。作业是体现学生是否学懂课业的试金石,而家长纠错后签字,习惯成自然,他们就有了依赖性,而考试时未必能行。所以我对儿子说:“妈妈的责任是上班、上学、做家务,而你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做个独立自律的学生。我的签名只是签名,表明你做了作业,至于对错,我绝不负责。” 不多久,老师让儿子传话,叫我去学校见老师。老师说你儿子这次错得离谱,你怎么也不查就签名了?我便婉言怼过去:“他的学习他做主,我要培养他的自律性,考试才能显本色。”自这次谈话后,儿子做作业就认真得多,做完后会自查。成绩迅速上升,屡屡在市、区级竞赛中得了奖,还跳了一级,自进了中学后,就一路保送进了大学。 所以,孩子自律,既需要家长表率,也需要家长放手因势利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