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服务提质增能 仙霞构筑幸福港湾

仙霞居民参与重阳歌会
金色晚霞老年人DIY活动
老年人读报小组

中午11点,仙霞综合性助餐点内,老人们在供应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队,当天供应的伙食会显示在大屏幕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菜式,每份餐标12元。80多岁的金爷爷表示,“现在不需要再为买菜做菜烦心了,到了饭点,笃笃定定过来吃饭就行。”

仙霞新村街道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800多人,占街道总人口数的40%。近年来,街道通开展多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特别是将失独家庭、优抚对象等特殊人群纳入其中,做到养老对象全覆盖,养老政策全落实、养老服务全发展。

盘活社区资源,

让助餐网格全覆盖

近年来,辖区老人对“午餐难”问题呼声很高,街道就以此为突破点,针对老人需求状况,根据“就近、分散、方便、自愿”的原则,推出“五个一点”的举措,即社区单位就近解决一点、邻里互助帮助一点、社会资源支撑一点、政府财政补贴一点、老人子女孝敬一点,为老人送上“温馨午餐”。

推行助餐服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基地建设。早在2008年,仙霞街道利用敬老院资源,兴办了全区第一家社区食堂,辐射解决周边400名老人的就餐问题。同时,街道加强与社区餐饮企业、其他社区单位的沟通合作,将越来越多社会化资源整合进了为老助餐体系。例如慧谷白猫科技园区白领食堂为街道23个小区,日均近300名老人提供供餐服务,成为街道老年餐外送主要供餐单位。

其次,街道还在有条件的居民区建立小区就餐点。虹仙居民区内有一处60平米的空房,街道将其打造成一就餐点,配备电视机、报刊杂志架、躺椅、冰箱等设施。饭菜由仙霞社区大食堂配送,并安排2名助老员为老人服务和送餐,解决虹仙居民区及周边老人就餐问题。截至目前,根据责任区分布特点,街道陆续开设仙逸小区助餐点、水霞小区助餐点、大金更小区助餐点、五一小区助餐点等,方便有实际助餐需求的老人前往就餐。这些就餐点由政府支撑、服务外包、社会化运作,配合送餐和志愿者服务,做到了温馨午餐“百米半径”和助餐服务的无逢衔接。

仙霞街道已形成日均提供助餐客数全区最多、单一型助餐点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养老助餐网络,覆盖辖区900多人次。下一步,街道将结合新建成的仙霞新村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中心为老服务为枢纽,将中心助餐功能再延伸,在原有供午餐的基础上,逐步开设晚餐功能,让每一个有需求的老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享受。

创特色服务,

让居家养老更多元

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多,仙霞街道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方式。依托街道生活服务中心,对社区内名有需求的特困老人,每两月开展一次扦脚、理发关爱活动;运用社会组织力量,做好对社区失独家庭空调、油烟清洗工作,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开展眼科检查项目活动。在春节期间、高温期间,累计对社区内高龄纳保老人、独居老人、困难老人、困难优抚对象等2000多人次开展送温暖、送清凉工作。

除了做好基本养老服务外,街道通过多次走访、调研,结合社区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今年,仙霞街道老年人体检模式再升级,采取先预约后体检的模式,让老人自主选择体检时间,共完成体检老人3000多名老人体检工作。针对独居、高龄、困难老人,落实志愿者关爱行动,街道形成老人——志愿者——居民区信息互通网络,掌握老人动态。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增加探访频率,及时把一声问候、一句关怀、一片温情送到老人家中。

探索新路径,

让养老服务更便利

今年3月,位于水城路689号一楼的长宁区智慧养老信息中心正式启用。仙霞街道也进一步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智慧养老的服务优势,将“一键通”再升级,通过发放“长者服务卡”,提供手机紧急呼叫功能,让高龄老人出行更安全。据了解。街道今年为社区内700名高龄独居老人家庭安装“安养保”安全提醒三件套设备,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把隐患降到最低,确保老人安全过好每一天。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养老的问题,尤其是认知症患者人数的增加。为此,街道开展了20名失智老人“一对一”的认知症早期干预活动,开设8场活动,通过智力游戏训练老人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普及认知症预防常识,促进老人身心健康,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老人生活宜居、温馨。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仙霞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