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自治家园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从亏空到盈利40万元 芙蓉小区业委会“治家有方”

建成后的为民小亭
新安装的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

编者按:多年来,仙霞街道社区工作者以群众需求为根本遵循,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围绕民意民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社区自治的方式解决了一些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深入推进居民区分类治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总体要求,努力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仙霞街道对居民区分类治理方面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了7个分类治理优秀居民区,一起来听治理故事、学先进典型、提自身能力!

□记者 陈毓磊

芙蓉小区的居民最近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苏州园林风格的“为民小亭”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晒太阳、话家常,开启一天的悠闲生活。

小亭子的前身是个简易凉棚,居民们喜欢在凉棚下聊天。然而凉棚冬天冷、夏天热、雨天湿,拥有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

日前,随着“为民小亭”的标牌正式安装,凉棚变身小亭,居民有了“避风港”,亭内聚聚的居民也越来越多。这一切,是芙一居民区党总支、芙蓉小区业委会主任李为民,带领业主们居民自治管理的成果。

“薪酬制”扭亏为盈

芙蓉小区是1986年建造的售后公房,共有540户居民。这个三十多年的老式小区,物业费上交率低,物业保障不到位,小区连年亏损,业主怨声载道,状况不容乐观。

2008年,芙蓉小区在芙一居民区党支部的指导下,完成了新一届业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由业主李为民担任芙蓉小区业委会主任。

走马上任后的新主任李为民,看到小区目前的状况,与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商量,想要试点推行“薪酬制”物业管理模式。与原来的“包干制”物业管理模式不同,“薪酬制”物业管理模式下,业主交纳的物业费全部用于小区,盈余属于全体交费业主所有,物业公司只收取管理酬金。

在芙一居民区党总支的支持下,业委会进行征询、做居民思想工作,得到小区全体业主的支持。最终,芙蓉小区于2011年开始实行“薪酬制”物业管理模式,成为仙霞街道第一个实行这种模式的小区。新模式实行至今,芙蓉小区的物业状况从原来的亏损20万元,到现在盈余40多万元。

凉棚改造聚人气

前两年,业委会了解到社区老人们对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的需求,利用业委会的自筹资金10万元,把原本的露天凉棚改造成了一座能够遮风挡雨的凉亭。凉亭建好后,大家伙商量给它取个名字。居民区书记施建祥提议,凉亭既然是为老百姓造福的,干脆就叫“为民小亭”吧。他还在亭子门口写了一幅对联:小亭虽小,但能围坐民情;椅桌虽凉,却能热乎民心。

如今走进芙蓉小区的小花园,别致的凉亭、崭新的座椅、休闲的居民……一幅人与社区幸福融合的画面映入眼前。“为民小亭”不仅仅成了一个居民休闲的场所,更是芙一居民自治、业委会一心为民的体现。

业委会成员看到垃圾分类志愿者站岗时,在垃圾房旁检查、讲解十分辛苦,特别是下雨天、大冬天。受到“为民小亭”的启发,利用业委会盈余资金,在小区的垃圾厢房旁建造了“志愿者小亭”,以免志愿者再受风吹日晒之苦。

为民服务办实事

自从业委会实行“薪酬制”改革以来,为居民所办的一件件好事实事让居民赞叹不已,包括进行道路拓宽、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小区变频水改造工程等。

几个月前,芙蓉小区的住户还在为高空抛物弄脏自家衣服、被子而忧心。如今小区32个防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可以快速找到高空抛物的“肇事者”。“以前,芙蓉小区里有过高空抛物的行为,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业委会与居委商量后,决定在在楼层合理位置处,安装由下朝上的摄像头,来加强对居民高空抛物的监督。”李为民说。

经过业委会内部及“四位一体”会议研究讨论后,芙一居委会专门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对“安装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方案进行意见征询,最终全体业主代表一致同意并通过。10月初,32个摄像头安装到位,专盯高空抛物,从而让不文明的手“缩回去”。截至目前,芙蓉小区业委会利用自筹资金,安装了80个监控摄像头,真正做到了小区监控无死角和全覆盖。

现在的芙蓉小区,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干净,车辆停放有序,老年居民悠闲自在。芙蓉小区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这一切与业委会的努力密不可分。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仙霞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