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仙霞街道在全市率先上线“一网统管”两大特色应用

□记者 黄琪 整理报道

超大城市治理,需要一个强大的“城市大脑”,仅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技术手段,已远不能实现城市运行高效感知和快速响应,必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近期,仙霞街道正在积极探索建设“一网统管”特色应用,抓准痛痒,紧扣民生,努力打造出一个专属仙霞的“最强大脑”。

智能防汛防台

老旧小区汛期不再难

6月1日,上海正式进入汛期,雨量将有明显增加。汛期内,人员物资调配是否及时、应急响应力量能否迅速到位、灾情状况研判等都是基层面临的现实问题。仙霞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朱翔宇告诉记者,街道辖区内有23个居民区、75个自然小区、1845个楼组,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公房,老年人占常住人口30.04%。“在往年汛期往往‘压力山大’。”朱翔宇说。

为解决往年防汛防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仙霞街道吸取经验教训,通过“一网统管”实施流程再造,于5月12日全市首个上线防汛防台应用。该应用内含气象预警信息、日常检查、重点部位监管、物资储备、应急处置、避难管理、数据分析研判功能,覆盖汛前检查准备、汛中应急值守、汛后分析研判。具体内容分为界面展示、流程管理和单兵设备使用展示三大模块。通过感知端触发预警,实现趋势智能预判,将汛期的突发状况和分散式信息在“一网统管”城运平台上进行有机整合,实施应急联动,确保隐患及时排除,险情高效处置,全面提升防汛防台管理信息化水平。

有了“一网统管”的助力,老旧小区的防汛防台有了“神助攻”。在应用上线当天的长宁区防汛防台指挥部演练中,设置了汛期突遇暴雨,水位快速上涨倒灌进居民家中、紧缺沙袋的情境。在虹古小区演练现场,指挥员根据城运平台防汛防台应用汇总的各小区防汛物资撒点情况,发现距离最近的虹景小区储存点沙袋充足,紧急调用应急处置队伍联勤联动处置,短短10分钟就将沙袋运送到位,投入救灾。“在以往,这需要物业经理一一打电话和周围小区沟通,再组织人员搬运。现在,街道防汛指挥员一屏就能掌握辖区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就近调配,安排联勤联动、高效处置。”指挥员介绍道。

推动城市治理向智慧化、精细化迈进,仙霞新村街道依托一网统管”防汛防台应用,打通公安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中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整合治理资源,与此同时,该应用所汇总的数据也向上述防汛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实时共享,自动感应、自动推送、及时处置,并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后续,街道还将模拟常态值班、四级响应、三级响应和二级响应等各级状态下的人员分工、处置流程等内容,确保辖区汛期安全有序运行。

一屏监管全程

推动垃圾分类更高效

当垃圾分类成为社区生活新时尚,正在推进“一网统管”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又能有哪些新作为?5月22日,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联合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开发的垃圾分类模块化应用率先上线运行。该应用将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日常管理”“人员监管”“智能管控”“检查反馈”“分析研判”五大模块,实现厢房点位全覆盖、处置力量全纳入、流程闭环全时段,着力提升垃圾投放自觉度、分类纯净度、厢房整洁度。

在仙霞街道城运中心的城运大屏幕上,电子地图清晰显示辖区内136个生活垃圾厢房、27个大件垃圾厢房、29个建筑垃圾堆放点和63个可回收物服务点,涉及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也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工作人员在大屏上点开虹旭小区建筑(大件)垃圾厢房的实时监控画面,屏幕上显示目前的垃圾存储量为30%,显示为绿灯。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在监控探头上安装了垃圾满溢感知器,当存储量达到75%,机器自动感知,以黄灯提示需要清运;当存储量达到85%,机器自动报警,以红灯表示急需清运,系统设定必须在1小时内清运完毕。黄灯亮时,系统便会自动立案、派单至市容所及保洁公司指定处置人员的手机政务微信上,垃圾清运完成后,处置人员再通过政务微信拍照上传直接结案,上报至街道。”整个过程方便快捷,记录详全、责任明晰,实现了高效的无纸化办公。

据悉,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市网格化工作专班的指导下,已在全市上线了“一网统管”城运平台1.0版,在街镇层面着力打造街镇智能“一张网”唯一平台,现携手仙霞街道正式上线基于街镇级“一网统管”城运平台的垃圾分类应用,切实提升社区环境,增强居民获得感。数交中心表示,在该应用上线后,将持续关注使用反馈,完善相关应用功能,为后期全市上线做好准备。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仙霞物业